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觀點]穿裙子為什麼不能當總統?吳音寧為什麼太年輕?從台灣政壇看厭女政治的4種變形

原文出處:
穿裙子為什麼不能當總統?吳音寧為什麼太年輕?從台灣政壇看厭女政治的4種變形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0/article/8421




台灣在性別平等的發展上,近年來似乎有不少改善,不論是在法律上,或是在社會經濟地位,女性地位相較於過去確實有所提升。但是在相對進步的同時,也面對更多反挫的聲音。
底下,我將試圖指認出在性別的前進與反挫中,台灣女性從政者在內化雙重束縛與標準下,所形成的幾種不同樣態。這些樣態是概念類型的建構,同時以代表性的女性政治人物作為佐證。這些性別形象,可能是政治人物無意識或是有意識的選擇,也可能是媒體框架的結果,不論如何,我所關注的都是在雙重束縛下的女性政治人物,所面臨的「沒有選擇的選擇」的形象。
當然,每個女性政治人物的個案都是完整的個體,有多重不同的面向,以下只引用概念化相關的部分來論證,限於篇幅無法對各個個案進行深入陳述。這些類型將呈顯出女性有時被期待去性化、有時又是高度被性化、有時被少女化、有時又強調其老女人化,呈現性別、性、與年齡歧視多重交織的樣貌。

去女性化:穿裙子的不能領導國家

「台灣的女性越來越能憑藉著專業條件開創政治空間,可以『做自己』,而不用做父系的代言人,這代表兩性平權的理想已生根發芽。我自己對在競選期間凸顯『女性』身分,是有所保留的,但我明白,凸顯出來有聚焦與前瞻效果,只是在選票上不見得有增加,因為社會對女性從政的觀感有正有負,剛好兩相抵銷……」
這是蔡英文在2012年總統敗選之後黨主席交接,接受《台灣光華雜誌》關於女性領導力的專訪段落。時隔4年之後,蔡英文成為台灣政治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真的代表了女性政治人物出頭天?女性已經可以憑藉專業條件開創政治空間,可以「做自己」,而不用做父系代理人?
就女性從政角度來說,蔡英文在2016年的勝選,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作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她以專業女性而非政治家庭的背景脫穎而出,在亞洲女性政治人物之中是獨特而例外的;在選舉時她打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的口號,鼓勵未來女孩以選總統為志願所帶出的角色模範,確實對女性從政有象徵意義。
就女性從政的類型而論,蔡英文可以算是屬於安全牌。中性化的裝扮與特質、冷靜專業的形象、理性與感性兼具、溫和且堅定的演說風格,可以說是在女性從政者的雙重束縛中,找到平衡與棲身定位的代表案例。當然,這是她原本的個人風格,並非進入政治圈後的刻意計算。無論如何,從結果論來說,也可能顯示這是最被公眾認可接受的女性政治人物類型,畢竟她是首位選上總統的女性。
不過即使是性別安全牌,她仍受到諸多和性別相關的攻訐。由於蔡英文很晚才加入民進黨,在2008年參選民進黨黨主席時,即面對了辜寬敏的質疑「能否將民進黨的未來交給一位沒有結婚的小姐?」而她在2012第一次參選總統時,辜又對媒體公開說「穿裙子的不適合當三軍統帥」。有趣的是從政以來,媒體經常詢問她為何從未穿裙裝,老先生卻喜歡以「穿裙子」來指稱蔡,顯然穿裙子是一種專屬女性特質的指稱,對蔡的懷疑,純粹是來自於對其性別身分的否定。
此外,單身也是她經常被質疑的性別身分,除了施明德曾質疑其性傾向,在2016年參選時,新黨郁慕明曾公開指稱,蔡英文單身沒有牽絆,沒有顧忌,做事會比較絕情危險;親民黨的文宣更質問「單身女子,怎會了解一個家庭的需要?」等,單身無母性的說法不時會以各種隱晦或直接的方式被挑起。
蔡英文當然也意識到女性在公共領域遭遇的阻力,上任後她公開演說指出「台灣不會因為有女總統,就沒有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任職滿兩年的蔡英文在接受法新社訪問時,提到「某方面來說,台灣社會非常傳統。人們認為女性比較柔弱、抗壓力較差,也經常懷疑女性的領導能力是否不如男性」。雖然對傳統社會的主流偏見有所體悟,但對於必須討喜的政治人物(蔡英文的說法)而言,卻難免將社會偏見內化為對自我角色的約制。
這樣的認知使得她試圖淡化性別的因素,強調中性、專業化,甚至呈顯出「去女性化」的形象。她任用的內閣女性比例創新低,被婦女團體諷刺為「男性俱樂部」,似乎她必須比其他男性政治人物更加強調唯才是用,任用大量男性來稀釋其個人性別因素,卻也不自覺地落入主流社會對於女性性別與才能相互矛盾、難以並存的邏輯。對抗性別偏見也顯示在作為三軍統帥的蔡英文經常巡視軍事行動,並在臉書表示「穿裙子的,也能當好三軍統帥」等發言,然而在蔡爭取連任的路上,仍然遭到韓國瑜質疑她沒當過兵、否定女性擔任總統三軍統帥的適任性。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考量,避免被懷疑柔弱無能,也不想以傳統男性權威模式來領導,蔡特別強調「理性溝通」的領導風格。然而,只要稍稍偏離所謂理性溝通的形象,媒體經常會以「震怒」來形容蔡英文生氣了。關於所謂的震怒,蔡英文曾在受訪時指出,那是媒體對她從過去在涉外談判採取外交官模式的間接迂迴溝通方式,轉換到總統職位時直接表達方式的誤解。更直白地說,她其實是在進行國家大政的指揮,也是權威行使過程,但媒體總是試圖去找出在她看似「感性與理性平衡」中所隱藏的「情緒」以及「失控」的可能。
對女性政治人物的研究指出,「生氣」或情緒表達對女性政治人物來說是危險的,既偏離女性溫和友善的想像,同時可能強化女性情緒化的想像,容易被懷疑不適合重責大任。從脈絡來看,媒體所謂蔡英文的「震怒」,僅是總統在對政府政策指導的正常權力運作,但是女性政治領袖只要不是溫和理性地下達指令,都很可能被解讀為「震怒」或「生氣」,將其權威非理性化,也否定其不同行使權威方式的正當性,只能以特定溫和理性的方式來溝通說服,否則可能偏離女總統的想像。
然而,在性別與領導的角色矛盾約制下,蔡英文所強調的中性、理性溝通風格,在危機時刻同樣是被懷疑的。民進黨在2018年底九合一大選大敗之後,隨之而來的是獨派大老公開逼退,要求蔡英文放棄爭取連任並交出行政權。回顧台灣自總統直選以來,歷來現任者在爭取連任時,都是直接登記黨提名,即使陳水扁爭取連任時情勢不利,也未見黨內挑戰。相較之下,過去在民進黨最低潮時期接下黨務、帶領民進黨重回執政的蔡英文,執政3年後的權威則是受到黨內初選挑戰。
由於這些不信任,使得蔡必須對中國議題展現更積極與強硬的立場,以辣台派╱妹的形象試圖重振聲勢。事實上,蔡英文對台灣主權與中國議題的主軸線並未有所改變,但對她領導的質疑也未有稍減。藍營責備她對中國過於強硬導致兩岸僵局拖垮經濟,綠營批評她讓台灣門戶洞開使中國勢力排闥而入(見獨派大老的公開信)。同樣的立場(蔡英文對中國態度),藍綠兩極化的評價(過硬與過軟),呼應著性別與權力兩種矛盾的想像(太硬不像好女人,太軟不像領導人)。這種雙重束縛也迫使蔡在面對黨內外夾擊時,必須在性別與領導的互斥想像中選邊站,展現更強硬的領導風格,繼續迎合多數對於領導者霸權式的男性想像。

超女性化:是妖姬還是從政者?

相對於中性而去性化的女性從政者,比較鮮明的對照則是所謂的「政治圈名女人」。中性化的女性政治人物希望隱去其性別特質,期盼人們透過其政治角色與專業表現來認識她;相反地,超女性化的政治人物則通常在媒體的報導中,以鮮明的女性特質蓋過她的政治身分。
這樣的女性從過去到現在並非少見,例如陳文茜、璩美鳳、李婉鈺等,很多人認識她們,但不見得記得她們的政治經歷。陳文茜曾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以及立委,璩美鳳曾任台北市議員,李婉鈺曾任新北市議員,但是在關於她們的報導中,她們的政治身分表現往往不如個人女性化特質被重視。
這些女性化特質,包含了外貌、言行、感情生活與男性的性關係。陳文茜的感情生活、建國妖姬、北港香爐事件與乳房社交說,璩美鳳的偷拍光碟,李婉鈺的情感風波,無不受到媒體焦點的關注。政治名女人會以女人的特質或身體被指認標誌,她們的政治身分僅是配角,而被聚焦的女性化特質,也並非符合傳統良家婦女的角色,而是被媒體放大了「性」與「身體」的面向。
陳文茜與璩美鳳都是政媒兩棲的政治人物,也反映出台灣發展中「政治娛樂化」的名女人現象。政治娛樂化(politianment)是在多媒體行銷時代,政治圈和娛樂圈高度融合,界線難以區分的現象,政治人物必須要成為「名人」,透過非傳統媒體來接觸到民眾,而動員群眾的情緒也遠比實質政策主張更重要。在「名人政治」風潮下,政治競爭越來越像市場上商品的競爭,政治人物要成為成功的商品,必須能兼具普羅化(popularization)與個人化(personalization)兩個元素,才能受到媒體的歡迎。而普羅化與個人化的捷徑,就是將個人的私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這也是最快的政治宣傳方法。這些個人的私生活,包括家庭關係、居家生活、個人興趣偏好、生命故事與生活風格等,都是很重要的元素。
這種「名人化」對女性政治人物利弊互見。一方面,傳統女性被視為擅長溝通,比較感性、容易流露出個人情感,因此個人化的人性化效果賦予其公眾形象真實感。同時,普羅化也能拉近和群眾的距離,突破傳統政治權威的疏離感,展現權力柔化甚至母性化的形象。但是另一方面,非傳統主流的女性、沒有小孩的單身女性,其私人生活的暴露,則可能引發媒體對她們過於關注工作個人生涯、忽略女性家庭育兒角色等負面評價。即使是有小孩的專業女性,私人生活的曝光也可能不斷提醒人們女性在公私領域角色的矛盾與衝突,女性在政治場域的表現,是以私領域的失職為代價。
名人政治不僅可能暴露女性政治人物在傳統私領域的不足,使得女性政治人物和多數女性被區隔在不同的世界,范族南(Van Zoonen)更指出,當代政治娛樂化下的名女人經常將女性政治人物限制在「超女性化」(hyperfeminity)的概念中,而不容易轉入政治領域。消費主義與現代風潮下,女性政治人物經常被當作是明星甚至是模特兒對待,聚焦在她外表髮型衣著的吸引力,強調時尚、性感、華麗、消費等。強化女性政治人物「超女性化」特質,使得這類超女性化的女性既是女性主流世界的例外,也屬於政治圈的少數、他者。
這種過度關注女性的裝扮外貌的現象,將女性從政過程「瑣碎化」(trivialization),用各種八卦傳聞否定其價值,用傳統性的框架將女性物化,對女性政治人物其實已構成另類的象徵性性別歧視。前述舉例的台灣政壇名女人,相關報導往往橫跨在不同版面(頭版、政治、娛樂、綜合)以及不同類型的報導(政論型與生活八卦雜誌),個人的感情與外表不斷地被報導,其實也經歷類似「超女性化」與「被瑣碎化」、甚至是「娛樂化」的過程。
或許有人說,這些女性政治人物也因此享有更高的知名度與宣傳效果。然而重點不在於這些個體是否有意或願意如此,更值得關注的是,當代政治娛樂化已經逐漸成為趨勢,其對女性政治人物可能產生的強迫性影響,偏好「超女性」的重口味,將女性特質與政治領袖的距離拉大,公╱私的矛盾緊張關係也更形擴大。或許以政治明星的角度來衡量,政治名女人符合了媒體框架的超女性化需求,可以吸引更多的關注,但是代價經常是,她們既不被認為是傳統的好女人,也不是被認真對待評價的政治人物。

少女化:既不年輕、又不可靠的雙重否定

2018年底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開打之前,前北農總經理吳音寧意外地成為焦點。從春節休市、洋酒、欠缺專業看不懂財報、不擅長備詢、拒絕至議會備詢,一路以來對於她是否適格適任的質疑從未中斷。
關於北農組織及其總經理角色的特殊性,相關討論很多(任命方式╱決策責任歸屬╱平穩菜價能力),暫且不論,但確定的是,這是個高度政治性組織的政治任命,所涉及的絕對是重要的權力位置與利益分配問題。吳音寧被當成政治提款機或所謂政治稻草人,成為多方勢力(農委會、北市府、農會張派)夾殺以及政治攻擊的工具。在這些討論中,和性別直接相關的討論有限,但是所有對於她的批評所採用的負面標籤,其實是高度性別化的。無疑地,性別還是最便捷的攻擊利器。
畢慕瑜指出媒體使用「神隱少女」、「靠爸」以及「小白兔誤闖叢林」等修辭,將吳音寧幼體化。舉凡類似的「政治素人」或「太嫩了」等修辭,其主要的目的與效果,是將吳塑造成欠缺自信專業、無獨立自主能力、不成熟且欠缺判斷力,不適合進入公領域的少女。新聞與政論節目直接下標「年薪250萬的北農高級實習生」,更是瞬間把貶低其年齡資歷的目的──質疑其待遇地位,顯露無遺,將重要的任命職位瞬間指為非正式員工實習生,質疑她太年輕,是否夠資格領取這麼高的年薪?讓吳音寧必須在受訪時說「也許因為我看起來比較年輕,但是事實上,我已經40幾歲的人了。」
吳音寧的現象,正是典型的雙重束縛。在主流對女性的期待中,「少女化」或凍齡經常用來誇獎女性保養有方,幾乎是可以拿來在廣告中稱讚女性的說法,所以媒體用這些修辭時,一般多數不會感受到性別歧視的問題。然而矛盾之處正是在於,女性被期待凍齡不會老,但是凍齡的女性在公領域又被認為太嫩了,不需要被認真對待。女性從政者原本就是相對少數,經常被期待要有多於男性的政治經歷,才能看起來和男性相當,而資歷積累往往和年齡成熟同步。女性面對要滿足主流社會對女性外貌年輕化的壓力,同時要有相較男性更成熟的政治資歷,這種矛盾標準,永遠只能選擇其一。但是將不是少女的人少女化的同時,其實是將之同時否定為既不年輕也不可靠。
為吳音寧辯護的人,經常必須證明她農運作家與農業鄉主秘的資歷,用以說明沒有不適任的問題,因為對她的質疑很多都是她過於年輕、資歷不夠。當然,這不是說年輕男性不會有這樣的困擾,陳水扁時代拔擢羅文嘉、馬永成,被質疑是童子軍治國,他們出任台北市政府重要職務時大約20多歲,相對吳音寧他們確實是非常年輕,而不是被年輕化。早期年輕人從政不論男女,可能都會被懷疑其資歷條件,隨著越來越多年輕的男性總理、總統出現,政治上年輕男性不再是個問題,有時還是個潮流。然而,不是少女的女性被「少女化」,而且成為主要的攻擊點,則有多重更複雜的意義。
琳恩.泰瑞歐(Lynne Tirrell)在討論語言的論述性功能時指出,稱呼一個成熟的女性為女孩(girl),等於安排了特定角色功能,否認了她的成人地位,並合理化男性的家父長式對待)。 稱呼熟女為少女,不但合理化付她較少薪資、不信任她作重大決定等,同時更否認其自主性與判斷行為能力。一旦將之賦予弱小地位,相對的次等對待隨之而來。泰瑞歐更直接點明「輕蔑性的言論,有行動生產與階層強化的效果」。一旦吳音寧被少女化之後,「她憑什麼?」「我是不好意思說她懂什麼東西」等傲慢的家父長語言,都可以直接加諸於一位北農總經理。
媒體普遍將政治╱北農類比為「江湖」,既是引自吳音寧的書名《江湖在哪裡?》,又正好被用來對比出「少女」的手足無措,也間接地肯定江湖還是屬於「硬漢」的地盤。同樣是北農前總經理的韓國瑜,上任時連蔬菜都不認識,有農會派系的支持,政治老手擅長質詢應對與利益分配,表現像個「硬漢」,則從沒被質疑過其專業適任與薪資待遇等問題,所謂的專業成為由各種政治勢力支持所定義的標準。把專業政治化,再把政治江湖化,不論是以保護純潔的少女或是少女無法駕馭江湖為由,都合理化了對「被少女化的成年女性」的輕蔑與排除。

老女人化:年齡與性別的雙重歧視

如果說女性少女化在政治上容易被歧視,年老女性擁有豐富的資歷,是否可以免除性別在政治上的不利?前副總統呂秀蓮,除了是台灣戰後第一代婦女運動先驅者,更曾經是和柴契爾夫人相似,穿著女性化套裝,表現堅強果斷,努力平衡性別角色與政治領袖角色的女性政治人物代表。2018年的地方首長選舉時,她在民進黨初選中積極參與台北市長的選舉。呂曾任立委、縣長、副總統,再回來選市長,但沒有通過黨內提名,最後公開揮別民進黨。
作家李昂也公開對呂秀蓮的現象抱不平。她提到先前有些對呂「不敬」的說法,諷刺她的年齡,卻又擔心被貼上歧視標籤,就以「祖母綠」作為代號,但這不代表沒有歧視。李昂在文章中指出:「牝雞司晨,中國文化已經罵了好幾千年。現在是:牝雞司晨如果是老雞,更是絕不可忍,罪加一等!──說老人弱勢,我更要說老女人皆弱勢,連強勢如呂秀蓮,也如此被消費。」這篇文章結語的末段則說:「老女人如果想要權位(用來實現自己的理念,怎麼說都可以),那麼,就不能夠下來,因為一下來要再重新開始爭取,老女人三個字一定如影相隨,而且,至今好像還沒有如此再成功的例子。」
在主流的性別文化中,年老對女性而言,向來就被視為是個負債。但是對男性政治人物而言,則可能代表資歷,也可能是個資產。年紀只比呂秀蓮小3歲的蘇貞昌當過立委、縣長、行政院長,再次參選新北市長,選舉時打老縣長牌,過去豐富的資歷可以拿來挑戰競選對手。蘇貞昌對外宣傳,也常強調他擔任縣長時減少多少負債與財政赤字,過去歷練是現在履歷的資產,雖然最終未能勝選,但是顯然並未因其豐富從政經歷而扣分,敗選後回鍋擔任行政院長似乎也相當順理成章。但是在女性政治人物身上,際遇則完全不同。
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強調資歷,但資歷往往是男性的基本預設(沒有也被假設為有),當女性花了很多力氣去證明自己和男性擁有足夠資歷時,往往只是忙著回應不存在男性政治人物身上的問題。希拉蕊在2008年民主黨黨內初選的選戰策略,為了強調她像男性政治人物一樣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可以勝任總統,在廣告中強調她有經驗與決斷力可以面對危機,事實上,她的對手歐巴馬才是真正的政壇新鮮人。但年輕和經歷有限似乎不會對男性政治人物構成困擾,在民心思變的政治潮流中,歐巴馬標榜「改變」反而獲得了支持。而女性為了證明自己有足夠的政治資歷的結果,反而可能被視為過時。
呂秀蓮在參選北市長過程發出高分貝的批判,但是多數時候其聲音並沒有被聽見。在工作職場上,凱瑟琳.伊金(Catherine Itzin)與克里斯多福.菲利普森(Christopher Phillipson)稱年長女性所遇到的年齡歧視為「雙重危險」(double jeopardy)。性別與年齡兩種歧視會產生交織性的歧視。「女性永遠找不到一個適當的年齡」。年齡對女性進入公領域是多重的障礙,在政治上更是變本加厲。年齡歧視通常是指稱對年長者的歧視,對女性則是雙向的歧視。年輕女性容易被性化在人際關係受歡迎,但是在工作上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既是女性又年輕的雙重不被信任、是否具備自主決策能力的懷疑、差別化待遇低薪等問題。年長的女性,則是不論在主流的性別框架,或是在工作資歷積累與權威的行使上,恆常陷於雙重危險的處境。
上述這些不同的類型, 呈顯出女性的價值既被高度性化與年輕化,但是政治中的女性則面臨去性化與年輕╱老練的矛盾過程。女性政治人物最好去性別化,超女性化不似政治人物,受歡迎的女性通常是年輕貌美,而年長女性往往是被忽視或是被嘲弄的對象。簡言之,去╱超性化與年齡歧視兩者都共同試圖控制女性的身體,兩者都是以男性作為標準,性別、性與年齡交織出一套套女性政治角色形貌。
(摘自《這是愛女,也是厭女──如何看穿這世界拉攏與懲戒女人的兩手策略?》部分內容)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散文] 時光裡最美的眷戀,莫過於心有可依,現世安穩

人的一生總能創造出很多奇蹟,志向有多遠,前途就有多遠闊。智慧是個美麗的名詞,它能在思想提升的同時,帶給我們一次次質的飛躍。堅持必要的執著,凡事別刻意專註在一個點上,換個角度去思考,往往也會折射出生命的光芒。

人生風雨路,有陽光的洗禮就有鮮明的色彩;有空靈的地方就有清心的參悟。人生的起落沉浮,應保持一顆平常心,讓靈魂歸於靜寂,來去若風,自性安良。

喜歡生命的本色,純凈安怡,不染塵埃,如雲,安翔地遨遊在廣闊的晴空,來去無憂。清清世界,觀一物一語,或靜默,或浮動,春去春又歸,都是生命本然的姿態。聆聽那時光,清風拂林,竹葉間沙沙作響,萬物輕吟,譜成一曲大自然純粹的天籟之音,心之若素,不覺間流連這樣的時光。悠然自得,是心靈靜默的一種潤澤,唯心靜才能感受到大自然最真切的聲音,唯心安才能讓靈魂到達生命的原鄉,靜中生香,意味其真,若風、若雲,都是生命里純凈的安然……

人的感受只有緩慢下來,透過對生活細節的等待、體悟、掌握,你才能篤定清醒地活著。

人生的驛站,走走停停,一路前行,一路感悟。許多的時光隨心所往,心若淡然,清風自來,一切都將變得雲淡風輕。這一生中出現的一切,得到的,經過的,都是一種緣。人生的劇本里演繹著歡喜與悲傷,做出的每一種抉擇,都有著最深的思量,心與步伐總在同一個起點上,適時的讓心做呼吸,釋然塵世間的繁雜,生活不止是苟且,有夢就有希望,詩意的遠方,心夢同在。

淺秋如煙,風恬靜,將映在眉間的心事妥帖安放,寫下靈魂深處的念與美,經年之後再回首,原來一字一句,真真切切都是關於你……

時光裡最美的眷戀,莫過於心有可依,現世安穩。靜倚歲月的脈絡,賞閱沿途的風景,在心的菩提里,以一顆雲水禪心的姿態,靜品人生百味,光陰不老,我心悠然。泊一隅心中的山水,陽光、雨露、花香、詩意,旖旎成一幅春天的畫卷,情思隨幸福之音緩緩流淌。

每個人心中都是一座愛情花園,那裡景色怡人,陽光和煦,芳香四溢;那裡年年花開,不言歸期;那裡遠離喧囂,沒有紅塵的紛爭。我們秉持著美好的信念,以及對真善美的崇尚,相守在這裡。

用一顆簡凈的心,把平淡的日子裝點成詩意的蔥蘢,當你累了,可以來此休憩,卸下身心的疲憊,讓心靈徹底放鬆;當你煩惱時,可以把內心的苦惱來此訴說,總有一個人正在默默聆聽;當你快樂時,你願意把這一份喜悅來此分享,兩顆靈犀的心,正傳遞著無與倫比的快樂。人的一生不必奢求太多,珍惜當下,知足便能常樂,惜緣、惜福。

一個人的時光,習慣了讀人生勵志類書籍,它不但能擴伸你思想的寬度,還能在無形中壯大你的內心,這些都是促使你夢想前行的動力。真正出色的人,都是善於動腦之人,自己就是大腦的主人。

我們每一天為生活奔波勞碌著,合理分配好各項工作,合理運用好時間。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往往在逆境面前不畏懼,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淡定,學會靜觀世態變化,你的心有多大,支撐的力量就有多大。與其說疼痛是一種高貴的堅持,那麼堅強就是一種持久的隱忍。做任何事沒有完美,用七分真心對待,三分交付給時間,潛意識中順應了一種自然的變化規律。

漫長的人生中,我們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永遠是晴天。做駕馭自己心態的主人,萬事從容面對。唯有歷經風雨後的人生,才能贏得生命的彩虹。

生活每天周而復始,我們穿梭於城市的每個熟悉的街道,不同的角度觀不同的人生,徘徊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每一種抉擇則是決定你命運的標誌,當前方迷茫時,陽光普照的方向就是你每一天的起點,把生活的真善美演繹到極致,孤單的時候,與文字相依,與山水作伴,在人生的劇本里盡情寫意,風來時聽風,雨來時聽雨,任滄海桑田,我心悠然。

流動的光陰,是漫長人生里一道栩栩如生的景緻。從繁華到孤寂,行一程,悟一程,懂得生命的本色終將歸於簡凈。在行進的路上,學會用一顆賞閱的心,品讀身邊的風景,觀山河歲月,看陰晴圓缺,納入的心景都是於心的選擇,旅途中詩意的風情裝點著生命里的純白。

靜下來,就真的很好。在這裡聆聽大自然最美的天籟之音,鳥鳴聲、風聲、雨聲、櫻花簌簌掉落一地的聲響,眼前浮現出一幅靈動的丹青,每一種聲音都染上自然的靈氣。美,是心靈深處最美的純粹,美,是靈魂深處最美的青睞。世間所有的良善瞬間被激活,我們感念時光,用一顆善良的心去接觸自然;我們感念慈悲,用一顆純粹的心去愛惜自然。大美至簡,美自天成,用心聆聽世界和諧之音,有生的年間,它喚作年華。

四季更迭,交織著冷暖,淡看一季的花開花落,唯灑落在時光里的暗香,是恆久的潤澤,淡淡的、隱隱的開在心間,時光愈老,香韻愈加久遠,世間之美景,它不在路上,而是在心上……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觀點] Re: [新聞] 「以為兒子要找工作了」 中年啃老哄父母開心

文章取自: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3909114.A.461.html


大叔回顧文,若有時間順序記錯請見諒。

人生在世,所有的一切回頭看來,基本上都是運氣跟僥倖而已,努力一定要,但其實

能不能成功我會說運氣跟趨勢占比更大。

華人課綱或說世界上的國民基本教育不應該在灌輸人一定要如何如何,因為能如何如何
多半跟你當下的運氣有關,或者說

跟你的initial condition,出生國家,家庭背景,階級,最有關係。



我已經要退休了,我在距今約27年(好像是24)前拿到美國現在排名前20的材料博士

很多人也許會覺得我很厲害,NOPE,我只是運氣好(我當年GPA只有2左右)。

我出生在鄉下地區,國中畢業之後沒有升學高中的,多半都會去找份藍領階級的事情作
然後接著步入結婚生養小孩的路子。

現在你敢?

高中畢業之後的可以去考公務人員,當時公職其實就很多人考了,決不是國民黨說的沒人
要當。

我讀的學校在現在的你們看來是學店,能出去讀書也是當時環境背景根本沒什麼人在念

碩博,美國老師有缺人手就招你,學費也不像現在貴成這樣,老師都很輕鬆COVER你。

現在? grant的錢跟27年前差不多,但學費漲了不只2.5倍,美國老師根本不願意收國際
學生。

現在你敢念化工材料機械這種大陸人稱為糞的專業?

我中間看了很多無常的事情,高中很好的朋友有一天突然得了憂鬱症,從此不跟人聯絡

我當漁夫去捕魚時,剛剛還在說笑的漁工突然就不見了,找半天都找不到,後來隨著
洋流被拍到岸邊。

實驗一直做不出來,老師要把我們火了,但一個禮拜後,配方亂亂加,攪一攪竟然
就給我做出來,老師很高興拿去申請專利還推薦我去杜邦上班。

沒騙大家,真的就攪一攪,以前的實驗題目比現在要簡單直覺太多了
簡單好發表的題目基本也被做完了,所以現在博士修畢的年限才會越來越長,離題了。

現在國際學生要去杜邦? 沒身分我只能說ALMOST IMPOSSIBLE

還記得第一次領薪水時扣完稅領得跟杜邦的大卡車司機大哥差不多,會知道是因為他缺
一個副駕駛問我要不要跟著他一起開大卡車才知道薪水。

原來,我台灣人努力30幾年拿到博士只是人家藍領無門檻的薪水。


在這個世界上,台灣也是,很多人自己賺到了錢覺得自己很厲害,卻不知道自己只是

運氣好,也許選到了好專業,也許爸媽有資源有眼界,也許自己剛好擅長數理化。

全部都歸為自己,這叫做傲慢。

這種人在科技版,在八卦版最多

尤其在股票分紅年代現在當主管的,很多都是剛好生在風口,對下屬高高在上
包含我自己的朋友每天在罵現在年輕人如何如何,我聽了表面笑笑,內心都是搖頭

不會英文不會程式語言只有大學,卻要求下屬碩士TOEIC程式,憑什麼無故墊高別人
的生存成本跟求職門檻?

運氣好,有本事早出生20幾年或許也是種本事



新聞事件的遭遇者,其實只是運氣而已,只是運氣不好剛好具有比較憂鬱傾向的人格特質
剛好找不到工作,加上人格特質,不怎麼是他的錯。

林奕含小姐書裡寫的,她害怕生出一個跟她一樣有敏感體質的小孩

所以才要有社會保險跟社會保護網這種東西,不是每個人都剛好符合大家所謂的"正常"


台灣社會或世華人社會,其實要做的就是多一點包容的心就好了。
沒什麼的,

有時候常常只是運氣不好罷了,人這輩子能過什麼生活,常常在那個起始條件

在那個MOMENT,就差不多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自由度其實很小的。

大家以後面對不同的人多點包容就好,多點包容,以後人家也會包容你。

2019年4月27日 星期六

[觀點] 如風如雲,心似曠野——《將嫁》女兒的特殊魅力


小說「將嫁」評論心得


如風如雲,心似曠野——《將嫁》女兒的特殊魅力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573695/



  若是以女孩子的心思,大約是希望不輸給男生的吧。現今這樣,以前呢?約莫也是這樣。兒時小人書裡,楊家將的故事、穆桂英的風采,甚至是蕭太后的強勢,都在和平的年代,為我們童年的心裡,種下了幼小種子。武俠小說,金戈鐵馬,笑傲江湖,歷史浩渺的波濤裡,我們尋求內心那種快意恩仇,如風的自由,如雲的瀟灑;而女兒淚,留給如同曠野一般純粹的心,我們希望尋找到的,是真——真心的愛,真誠的尊重,真切的做自己。
  淩晨時分,合上《將嫁》,回憶起那些美如傳奇的女子,內心裡,卻不想把它定義為一本言情小說;與其說是言情,不若將它看成是作者繞梁三日的女兒夢,寫給所有渴望天空的女生的女兒夢。
  “大漠飛煙,駿馬賓士,金盔衛甲,立馬橫刀的英武女子,荒涼而充滿生命的張力,殘酷而柔情,如此強烈的衝擊。”走著自己亦剛亦柔步伐的霍時英,是承載了家族期望、報國責任的架空世界裡的一名女將,一名風姿卓越,不遜男兒的女都尉。邊關戰況兇險,霍家這一代,頂起重擔的是這雙曾經也婉轉和柔弱的肩膀;塞外生活艱苦,該拿針線秀下女兒的情意和心思的雙手卻佈滿了握刀的繭、拉弓的印。她有才華,施之於戰場,用自己的血衛起家國;她重情意,把世間的承諾,當成永恆的誓言;她聰慧、張揚卻讓人恨不起來,因為武將的內心,沒有文官彎彎繞繞的肚腸,豪邁如同塞外的壯懷激烈的吼歌,和著堅持與單純的駝鈴,噠噠的馬蹄裡,走出的是通向人們內心深處遠方應有的步幅。
  而更多的,時英讓女生想要落淚的,卻是女兒才有的如同她小字“安生”一般的小小的渴望——不求名達于諸侯,不若溫暖的小屋、一個老實忠厚愛她的愛人、兒女健康、薄田幾畝,存著現世安穩、無憂無慮的小幸福。她希望回報給每一個對她有著恩情的人,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在戰爭中丟失了那年單單寫著純情的小花,師父、戰友、親朋,她無非求他們平安喜樂,她一舉一動裡,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然而,家國、帝王、責任,卻讓她透不過氣來,她應該是嫁給風的女孩,是如同吉普賽人一樣自由的靈魂,是雲一般抓不住的情懷,卻像是鉗住了翅膀的鷹,滿眼是隱忍的淚和不惜一切代價渴求突破的堅定。於是,她自覺走進一個像是圈套一樣的束縛,她不惜抗旨不受,她遠走他鄉,離家萬里……然而兜兜轉轉,那些年,她承諾過的事,她不會忘記,她求的,是真心,是脫開了身份、地位、利益之外,那一瞬間的心動和無私的付出。
  時英或許是所有女生心中的一個夢,我們希望擁有的是這樣一段情,成為這樣一個人,能夠守住夢想、底線和價值,在風雨和利益面前,能夠依舊單純、美好,心似曠野——疾風過的時候,牧草紮住了泥土;暴雨來的時候,留下了養分;烈陽炙烤的時候,在深深的底層,依舊是原來的溫度;守護住它的朋友羚羊、野兔或者飛鳥,為他們提供支援和幫助;而夜晚沉寂的時候,繁星閃爍裡,它告訴世界,它要的不過是寧靜和安全感。無所求,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擁有愛和尊重,豁達、自然、如玉一般溫潤卻又有自己的堅硬。
  夢醒時分,淚一滴相思;責任在身,付一顆真心。時英如此,為責任嫁與皇家卻淚離“蕭郎”的陳皇后、付出多年等戰守在外的愛人的王妃、為國持家晚嫁多年的長公主亦如此。誰說女兒不如男,女孩子們付出的心意,滿滿著血淚。
  月下長安酒,羌笛楊柳聲。別離相思意,前路亦歸程。我們終將成長,人生漫漫旅途裡,走過的風雨,付出的汗水,等待的一道彩虹、一米陽光和一杯溫暖,才是我們為之踏出每一步的理由,榮華若曇花,應是刹那,不忘最初內心為之感動的一瓣馨香,才是最終選擇和回歸的動因。
  女兒的魅力就在這裡,如風如雲,心似曠野。秋雨漸起的時候,不如一讀,結一粒智慧和真情的種子,等待來年發芽。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觀點] 將嫁-皇帝和時英一樣都是在打仗的人

小說「將嫁」評論

皇帝和時英一樣都是在打仗的人
作者:linfish
http://www.jjwxc.net/comment.php?novelid=1298602&commentid=88750

時英的戰場在邊關,皇帝的戰場在朝堂,甚至在整個天下,
裴世林是皇帝這場戰爭的死士,就如同時英在戰場上帶領的諸多將士,這些士兵的培養過程如何的殘忍與不人道,時英如何硬下心腸帶領這些人踏上死路,書中描述十分逼真感人,但少有人罵時英殘忍黑心,因為所有犧牲的背後是為了避免人民更多的傷害與痛苦。
裴世林該不該犧牲,裴家該不該倒,原先不是必須的,就看這些世家是不是識相。江淮地區經過戰亂的恐懼洗禮,世家名門不出軍費也就罷了,在整個重建過程,處處撤肘,牟取私利,該不該殺?若皇帝不能當機立斷,殺雞儆猴,整個江淮地區的百姓要受怎樣的苦,重建的經費是不是最後都進了這些世家名門的私囊。
皇帝很偉大,不自私,因為他開刀的物件不是其他家族,他拿自己母族開刀,他犧牲了對母親的孝,犧牲了對兄弟的義,但成全了萬千百姓。裴世林也很偉大,多年來胸懷抱負,也有為民服務之心,但身在世家之中,也有家族中不可不承受之重,世家名門在地區上耀武揚威斂財橫行,有理想抱負的他,身為其中之一員又何嘗不是錐心之痛,今日一身熱血犧牲,讓新政得以順利推行,這是求仁得仁。
大家覺得不公平的應該是韓家獲罪不重,但韓林軒身為承相,門生弟子滿天下, 當初韓林軒上奏禦書房,為霍真歌功頌德,肯定霍真的功績,鼎力支持霍時英封侯入朝,朝中中層的官員反對時英拜侯的阻力為之一空,可見其潛在勢力多大。皇帝還要用人不能把人得罪光了,所以放過了韓家,皇帝拿自己人立威,對韓家施恩,天下士子歸心,新政終能推動,這是一個偉大領導者該有的作為。
我認為皇帝對時英的情感很真誠也很用心,他是真正當時英是一個可以和他並駕齊驅的女子的,他沒把時英當成男子的附庸,身為皇帝,喜歡一個女人,即使霍家再怎麽不願,納時英為妃,也不過是一道聖旨的事。
但在文中提到關於皇帝的心理:
  皇帝深呼吸,長長呼出一口氣,眼前是皚皚白雪下那身長玉立的人,眉目堅毅,世間獨一無二的女子:“如果……她將會是最威儀的皇后,那個世間女子中最尊貴的位置才是最適合她的,別的都會汙了她。如今我能給她的也只有一個男人裡崇高的地位,讓人不能輕侮了她去,她也能自由自在的活著。也就只有這樣了,看著她好好的精彩的活著,也就只能給她這些了。”
他瞭解時英的奮鬥過程,也用心替她打算,他沒為了私心讓時英成為備胎皇后,相反的,他知道時英的需求,一路幫她的入朝鋪路,帶朝中重要意見領袖親上戰場觀戰,以減少時英入朝的阻力,為了讓時英得以入朝任官,返京時就為她造勢立名,為了讓她不僅是當個虛名的官,更不惜以徹查國庫歷年帳目的方式,逼文官閉嘴。
他讓時英看見他的戰爭,他的苦,他的為難,他也不避諱的讓時英看見皇家的殘酷,他喜歡時英也相當程度瞭解時英,也以他的方式讓時英瞭解他,身為一個皇帝,擁有如此大的權勢,以這樣平等的態度,對待一位女子,很是難得。
雖然仍有不得不的監視警告如周展之事,但我不認為皇帝只是單純的吃醋。時英身為此朝史無前例的女將兼女侯,動見觀瞻,以她封官時的風波,有多少人等者抓她的錯處看她出事,若被人於此大做文章毀及名聲,連皇帝都保不了她。她的官位是皇帝干犯眾怒力給的,一位女性在男性為尊的社會要走的穩當,本來就比別人辛苦,但這條路也是時英選擇的,當然也要承擔。皇帝沒把時英當一般女子,盡力給她空間,困住時英的是社會與時代,連這樣的軍功都無法讓她得到朝中的認可,這時代何其封閉。時英也在摸索,皇帝只能為她鋪路,不能替她贏得尊重,她要站穩腳步必須要靠自己,時英的未來還未成定局,但我相信這樣一個女子,會為自己在最困難的環境中找到路。我也相信皇帝這樣的男子,也會以他的作為和真誠打動時英。
畢竟這兩人是如此相像,如此相稱,不論是個性,不論是處境
一個是天下之尊的皇帝,一個是前無古人的女將侯,都是如此孤獨寂寞,心事難以言數,兩人其實是真正的知己啊。

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觀點>總統的閱讀課

總統的閱讀課

出處:
王家軒

總統前一陣子在水準書店買了八本八旗出版的講談社《興亡的世界史》,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總統為什麼特別挑這八本呢?那是因為當時水準只陳列出九本。其中一本關於英國的,總統很熟了,因此只挑了八本。

既然總統這麼愛歷史,出版社當然希望能讓總統看好、看滿。於是就試著聯絡看看,要把書送給總統。沒想到在總統府幕僚的大力協助下,居然讓我們有機會拜訪總統府。全台灣有兩千四百萬人,總統願意撥冗接見我們!何其有幸!

據說有人懷疑總統買書都只是做樣子。我可以保證:絕對不是!總統談起各國歷史文化如數家珍,除了歷史老師外大概少有人能及。

但總統有個困擾:她一直希望能讀到更多元、不同視角、不同史觀的歷史。最好能是本地人寫的,甚至不要是英文的。

總統說,她一直在找這樣的書,而八旗剛剛好出了這樣一套書。總統甚至建議八旗,應該推薦習近平好好讀這一套書。

總統說,多年前有一次她去中亞,不知道為什麼那班飛機飛得特別低,讓她可以一覽中亞世界的地形地貌。她不禁讚嘆,這是何等美麗、壯闊的風情!成吉思汗是世界史的真正締造者,雖然他自己大概不知道。但很可惜的是,台灣對整個中亞的理解非常貧乏。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個元朝。古代中國人寫的歷史只有一件張騫通西域,連匈奴也還是「奴」,充滿了歧視意味……

不僅是中亞,總統對韓國也非常好奇。過去課本上提到韓國可能只有薛仁貴、蓋蘇文(總統真的說出蓋蘇文這個名字!),都是中國人看到的韓國而已。韓國近代的歷史很精彩,但遠古的歷史更好看,那時候還不叫高句麗……總統表示,韓國的歷史蠻悲慘的,今天能走到這樣,開始要成為強大的國家。她有時候看到韓國人,會覺得跟台灣是同病相憐。

但可惜的是,一直少一本很全面的韓國通史。有次她向韓國人索取好的韓國史,結果韓國人給她的居然是英文的,她自嘲現在「走投無路」,只好看英文版的韓國史。(總統府幕僚這時推薦《朝鮮的困境》非常值得參考)

總統似乎對強權周邊的弱勢小國特別感興趣。郭社長贈送「近代以色列的創世紀」奧茲的《愛與黑暗的故事》給總統時,總統表示先前她看《耶路撒冷三千年》之後不免嘆息,這個國家太悲慘了,統治者一個接著一個來來去去。但是,也因為有這麼多的苦難,它有它的魅力。

顯然總統是一位重度閱讀迷。她說以前她作學者的時候,看書都要先看三十分鐘、一個小時,慢慢進入狀況,然後再連續讀兩三個小時,但現在公務繁忙不可能有這個餘裕。因此她很羨慕做編輯的,可以整天與書為伍。

但最讓我感動的是,總統的閱讀顯然都有明確目的,不只是為了個人興趣,而是為了她的政治使命而讀,為台灣的方向做思考。所以,韓國、以色列,這些在強權夾縫中生存的小國她都特別著迷。她也對印度、東南亞很感興趣,除了它們豐富的歷史文化、政府新南向的目標之外,肯定也是因為它們與台灣一樣都得面臨中國因素的壓力吧。

做總統的壓力很大吧?但從小英的閱讀品味來看,越是艱難、苦難的民族,她越感興趣。提到以色列時,她說了一句話,我聽了血液立刻滾燙起來:

「台灣人可以活得很精彩,因為台灣充滿了巨大的挑戰!」

總統說,有時候她會想如果像美國鄉下的農夫一樣,一輩子在田園裡生活,多麼舒服清幽?!但轉念又想,那樣不好,還是台灣好,精彩,有意義。

「但是,這樣確實剝奪了我很多讀書的時間。」

總統真的是一個愛書人啊!

ps. 寫這一篇有點嚴肅,畢竟是總統所以不敢亂開玩笑。但總統真的很可愛。一談到書,總統就跟一般愛書人一樣,充滿了崇拜、好奇,與期待。不過要強調,這是我憑個人記憶與個人視角紀錄的。不能完整還原總統原意,只為個人留念用。

ps2. 這次讀書共和國郭重興社長與八旗總編輯富察贈送給總統的書共有:

01 克雷的橋
02 愛與黑暗的故事
03 終戰這一天
04 旅人
05 無名者
06 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
07 草原王權的誕生
08 迦太基與海上商業帝國
09 歐洲霸權的光與影
10 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
11 大英帝國的經驗
12 看見南亞

總統堅持為了能讓她把書拿回家看,而不是留在總統府的檔案室,所以她付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