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概念] 台灣高鐵車票再設計:回應技術限制批評

文章取自:
台灣高鐵車票再設計:回應技術限制批評
許瀚文,香港中文字體設計師。
立場新聞
https://thestandnews.com/personal/%E5%8F%B0%E7%81%A3%E9%AB%98%E9%90%B5%E8%BB%8A%E7%A5%A8%E5%86%8D%E8%A8%AD%E8%A8%88-%E5%9B%9E%E6%87%89%E6%8A%80%E8%A1%93%E9%99%90%E5%88%B6%E6%89%B9%E8%A9%95/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uliushui/posts/10156845397885643)


(編按:以下是回應台灣設計師馮宇一篇《Lesson 5:把話說清楚的車票》的文章)

台灣高鐵車票的設計,也讓我來摻一腳好了。

話說要讀車票上的資訊的確是蠻痛苦的,因為車票上的資訊排列混亂,有四組不同、卻沒有關係的字體大小,容易造成各種誤讀。我自己就曾經好幾次緊急要在票上找車號、坐位,找不到而覺得生氣,為甚麼小小一張車票可以弄到這麼混亂?老實說,這已經不只是老人家客戶群的問題,而是資訊本身混亂的問題——排好版之後可能一切都可以得到解決。


馮老師提出很好要改善的問題,卻有人跑出來說平面設計師不專業因為沒有考慮到實際的技術限制。好的,如果不喜歡馮老師的方法,我們要假設高鐵、各種各樣的系統都不會為乘客改變?又可以怎樣做了?在這種高限制的應用環境裡,Typography 便發揮極大作用。

讓我們來看看現有的限制如何:

1)票的印刷範圍有限定,右下角有一個小洞不能印上去;
2)資訊可以分成兩行,從「彰化站」的車票得知,左邊一行資訊是幾乎可以跟右邊一限疊印,那是說兩組資訊中間的空隙是可以調整的;
3)字體用上點陣、全形等寬中歐文字,只可以用上低端字體來印刷;
4)字體大小有四組,行距最少有兩組。

了解過限制,我們可以開工了。

一)先把要印在車票上的資訊分組。我分組的方法是:哪些資訊乘客會先看,或是哪些對乘客最重要,會以大小分類,再賦予適當的行距。我自己的體驗是,票出來必定先看出發地和目的地的名字,然後對一下時間(也是原有設計的考慮),這資訊不會看一次不看的,因為這組資訊也會帶給我安全感,明確給我知道我沒有買錯票。所以放最大和黃金位置,屬於第一層次。第二層次總共有三組,第一組是放大票頂的點題資訊,包括這是出發用票、出發時間(原設計有些資訊有些沒有,這裡必須要補回來);第二組是看完車票作用後會用來找車廂、坐位等重要資訊,會放在第一層次的左下方,既順暢也最方便找(假設大部分人用右手拿票);然後是次要一點的收費資訊,給客人拿發票、存根用;最後是註腳資訊,必須的時候才看。分好了之後比原設計還少了一組,現在清晰多了。

二)箭嘴。舊設計其中一個最敗北點,是箭嘴竟然是跟著目的地放,時間跟著箭嘴推進去,是舊有版面混亂的主要來源。事實上作為整個版面最大、又是唯一的圖像符號,它是整版的重點。如果箭嘴是跟著後半段,這意思上就跟容易跟出發點脫離,感覺不舒服。所以我覺得這裡放在站名後、隔一個空間放箭嘴,整體感覺已經大為不同。



三)選字體。考慮到機器的印刷部件暫存記憶可能很小,第一是中文字可以考慮用點陣、然後 subset 需要的中文黑體字就好(這裡 Demo 的是明體),建議用黑體是因為資訊繁多,正體字的外觀也比較密麻,讓乘客乘車時保留冷靜情緒很重要,而且歐文等寬字也大部分是無襯線體,這裡用黑體有利中歐文搭配。其後是歐文字,等寬(Monospaced)又容量少的歐文字體實在很多,不難挑一個好的,最重要是挑風格冷靜、x-height大又清楚的設計。

四)底色。如果跟那位大哥說成本對高鐵來說那麼重要的話,乾脆用白卡還比較好,資訊更清楚,乘客的腦袋也可以得到一隅平靜(peace of mind),這在趕車的時候特別重要吧。




五)另外補上站名最長的彰化站,加上箭嘴後也沒有問題,加上「離峰優惠」也可以。

我覺得結果是清楚、有效,也方便作客觀討論,取向也在技術範圍內。有參考價值。

當然跟各位的建議一樣這只是自己其中一種建議,不會是最終答案。但是如果說平面解決不到,也不會吧。(好吧,這五張文字顧問圖和文字在歐洲值50萬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