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電影] A single man 摯愛無盡(IMDB介紹)


本片改編自Christopher Isherwood小說,知名品牌GUCCI前任創意總監-湯姆福特湯姆福特 Tom Ford初執導筒處女作。

時值60年代的洛杉磯,英國教授喬治(Colin Firth飾)因同志愛侶吉姆(Matthew Goode飾)的驟逝而悲慟不已,孤獨的他隨著過往美好回憶不斷浮現,更加對人生感到徬徨,他掙扎著尋找生命的意義,但極度的傷痛卻使他失去了向前的力量。故事聚焦在喬治生活中關鍵的一天,一連串喬治接觸到的人事物,包括和他一樣尋覓著未來目標的紅粉知己查莉(Julianne Moore飾),以及一個出於仰慕而不斷跟蹤喬治的年輕學生等,都將讓喬治體悟愛與人生的另一個境界…。

這是一個真摯深刻、令人心碎卻又美麗絕倫的愛情故事,而電影裡這一段無法延續的摯情,將深入每個觀眾內心中最柔軟的角落,更重要的是,它將讓您看見生命中每一個不起眼的小片段,都可能成為改變生命的重要契機!



拍攝花絮
  • 本片是著名時尚設計師湯姆·福特的導演處女作。
  • 柯林佛斯憑藉本片獲得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 柯林佛斯原本並沒有檔期來扮演本片主角,後來影片拍攝的時間有了變化,柯林佛斯也可以參與本片了。
  • 湯姆·福特透露片中Kenny一角本來並不是由尼古拉斯·霍爾特扮演,而是給了傑米·貝爾,但傑米在拍攝五天前的試裝時並未出現,於是福特想起了尼古拉斯·霍爾特的試鏡錄像,最終決定由霍爾特來扮演。
  • 湯姆·福特表示,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對影片的影響很大。
  • 雖然曾製作了很多部電影,本片還是克里斯·韋茲第一次沒有和哥哥保羅·韋茲一起出任製片人。
  • 藝術家唐·貝查迪客串了本片,他是小說原作者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的長期生活伴侶,在客串場景中,唐穿了一雙原本屬於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的紅色襪子。唐·貝查迪對影片的改編工作也給了很多好的建議。另外影片中那幅很大的畫也是出自他之手。
  • 整部片子的拍攝過程僅僅只用了21天。
  • 著名模特維多利亞·希斯特德曾經試過鏡,但最終沒被導演列入演員名單。
  • 在原著小說中,喬治這個角色只有名字而沒有姓,但當小說改編成劇本後,導演湯姆·福特給賦予了他一個全名——喬治·卡萊爾·法康諾。 “卡萊爾”是導演的中間名,“法康諾”是導演的初戀情人——著名插畫家伊恩·法康諾的姓,同時這也是湯姆·福特旗下公司生產的一款太陽眼鏡的品牌名稱。
  • 導演湯姆·福特為了使影片更加逼真,對於片中喬治穿的西裝可謂做足了功夫,他決定在喬治從家到英國的途中,在薩維爾大街定做一套西裝,並且十分注重這套西裝的裁剪和顏色;由於英國老派紳士在穿衣方面注重節儉,因此這套西裝務必看上去年代久遠。為了使影片更加真實可信,導演還在西裝的細節上下功夫,包括把西裝的品牌標籤和衣服定制的時間貼在衣服內裡。
  • 導演湯姆·福特自己出資投拍了該片。
  • 柯林佛斯憑藉此片榮膺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在他發表獲獎感言時說到要感謝『修冰箱的人』。原因在於,最初他是打算放棄出演該片的,而當他正準備發信息給導演湯姆·福特時,修冰箱的人來到家中,讓他沒有發出信息。他反复思量後最終接拍了該片。
  • 美劇《廣告狂人》的主演喬·哈姆為片中Hank Ackerley這一角色配音,但未列入演員表中,他的聲音出現在影片開頭中,與柯林佛斯飾演的喬治通電話。
  • 柯林佛斯在採訪時說道,當他在拍攝影片中的得知男朋友去世的場景時,正好得知約翰·麥凱恩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失敗,他表示:「約翰·麥凱恩的失敗讓我很高興,這並不有助於我演繹悲傷的場景。」


精彩對白
Jennifer Strunk: Would you like to meet Charlton Heston? He's our scorpion. Every night we throw in something new to him and watch him kill it. Daddy says it's like a Coliseum. Daddy says he wants to throw you into the Coliseum.
George: No kidding. Why?
Jennifer Strunk: Well, he says you're light in your loafers. But you're not even wearing any loafers.
Jennifer Strunk:你想見見查爾頓·赫斯頓嗎?它是我們養的蝎子。每天晚上,我們都要扔一些新的動物給它,然後看著它把它們生吞活剝。爸爸說這就像一個競技場,他還說他想把你扔進競技場內。
George:你沒開玩笑吧,可你爸爸為什麼這麼說呢?

George: [whispered] Just get through the goddamn day.
Grant: There will be no time for sentiment when the Russians fire a missile at us.
George: If it's going to be a world with no time for sentiment, Grant, it's not a world that I want to live in.
George:讓這倒霉的一天就這樣過去吧。
Grant:當蘇聯人向我們發射導彈時,我們可沒時間去憂慮、去傷感。
George:如果這個世界連傷感都容不下,那麼我想這不是我想要的世界。

George: Looking in the mirror staring back at me isn't so much a face as the expression of a predicament.
George:看著鏡子,看著自己我,我沒那麼窘迫不堪。

George: I always used to tell him that only fools could possibly escape the simple truth that now isn't simply now: it's a cold reminder. One day later than yesterday, one year later than last year, and that sooner or later it will come.
George:我常常告訴他,只有傻瓜才會逃避簡單的事實。但我們已經受到警示:這個事實已經不那麼簡單了,總有一天比昨天晚,總有一年比去年遲,但遲早有一天該來的總會來。

George: It takes time in the morning for me to become George, time to adjust to what is expected of George and how he is to behave. By the time I have dressed and put the final layer of polish on the now slightly stiff but quite perfect George I know fully what part I'm suppose to play.
George:每天早上我都會花時間去變成喬治,花時間調整自己成為那個被別人期待的喬治——穿戴好自己,把自己打扮成那個油光可鑑、嚴肅卻又完美的喬治,我完全知道自己被期望成什麼樣子。

Georg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 can't see my future. Everyday goes by in a haze, but today I have decided will be different.
George: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無法看到我的未來,每天都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但今天我決定要有所不同。

George: A few times in my life I've had m​​oments of absolute clarity, when for a few brief seconds the silence drowns out the noise and I can feel rather than think, and things seem so sharp and the world seems so fresh. I can never make these moments last. I cling to them, but like everything, they fade. I have lived my life on these moments. They pull me back to the present, and I realize that everything is exactly the way it was meant to be.
George:在我生命中的一些時候,我是絕對清醒的。在這些難得的時刻,沉寂淹沒了喧囂,事物變得棱角分明,世界也顯得格外清新,而我寧願去感知而不願去思考。但我卻很難留住這些許片刻。我緊握住它們,但像其他的任何事情一樣,它們很快消失於無形。我依賴於這些片刻而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它們將我推向現實世界,而我最終也意識到每件事物存在於它本應存在的存在。

穿幫鏡頭
  • 時代錯誤: 
  1. 大部分電話使用的RJ​​11型模塊化連接器在1970年代中期後才開始出現,而在該片的那個時代,電話並不會如片中那樣輕便,而是有十分沉重的電話線。
  2. 肯尼在酒吧的對話,有個別詞句與片中的時代格格不入,一個是“cool”,一個是“blows my mind”。在1960年代,“cool”只作為形容詞,意為“冷的”,而沒有驚嘆詞,“很酷,很絢”的意思;同樣,在1960年代,如果要表達“使……興奮”,“ mind-blowing”是當時的慣用表達,而非“blows my mind”。
  3. 影片中的1962年11月30日晚的月亮是一輪滿月,而事實上,那天的月亮應該是一彎新月。
  4. 在查理的酒櫃裡明顯地有布蘭頓的精品木桶波本威士忌(酒瓶圓形的塞子上有匹馬),但這一系列的酒在1984年才面世。
  5. 這部片講述的時間是1962年,但吉姆去世時乘坐的那輛車應該是1973年之後才面世的雪佛蘭或通用的開拓者。
  6. 喬治喝的麥芽威士忌屬於罕見的麥芽系列威士忌,是從1999年之後才開始經由北港被介紹進入美國的。
  7. Catalani的歌劇《La Wally》中的詠嘆調“Ebben Ne andro lontana”在片中被引用,但這個唱片1992年才由Naxo唱片公司發行,而詠嘆調的主唱Miriam Gauci生於1957年,如果按影片的時代背景來計算,1962年的Miriam Gauci只有5歲。
  • 連貫性錯誤:
  1. 在影片的最後,肯尼為喬治的前額包紮傷口時,繃帶並未完全地遮住傷口,但到下一個鏡頭時,繃帶又完全地遮住傷口了。
  2. 朱莉安·摩爾的髮型在一天之內經歷了多種變化,在一個鏡頭里,她一會兒劉海很厚,一會兒劉海很薄,一會兒捲髮很緊,一會兒捲髮又很鬆。
  3. 有一個鏡頭是一排紅色的捲筆刀排成很整齊地一排,其中有一個被拿走了。接下來的鏡頭,依然是這排卷筆刀,但沒有被拿走的痕跡,依然很整齊的排列著。
  4. 儘管喬治花了很長時間來考慮如何用最好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牆後的那個鐘一點變化都沒有。
  5. 當查理開始跳第二支舞的時候,在查理面前的桌子上放著兩個瓶子,綠色的瓶子在黑色瓶子的右邊。當下一個鏡頭的時候,黑色瓶子在綠色瓶子的前面。
  6. 當喬治在演講完以後鑽進自己的那輛當年剛出產不久的奔馳轎車時,這個轎車的儀錶盤上的皮飾看上去很舊很皺,暴露出來這款奔馳車的真實年齡。


幕後製作
  • 最美的同性戀文學
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的小說出版於1964年,在那個充滿了躁動、反叛和不安的年代裡,這樣一部沉靜而悲愴的小說被評價為『最美的同性戀文學』。在那個年代裡,同性戀開始大規模地上街遊行、表達自己的性取向、聲討自己戀愛和結婚的權利。 1980年代的早期,剛剛二十歲出頭的湯姆·福特讀到了這本小說,尚處在懵懂時期的他還不能完全理解書中的那種十幾年的“同性之愛”,但是小說依舊打動了他。福特說:「我當時已經明白了自己是一個同志,但是還沒有一個戀人,我也沒有公開宣揚這件事。正好是在那段時間我看到了這本小說,小說中的苦悶、悲觀和徬徨的情緒打動了我。那種令人窒息的壓抑氣氛和消極的情愫真真切切地寫出了我的感受。我渴望找到自己的愛情,但是又無處開口,就像小說裡的喬治一樣,我甚至想過自殺。」

在讀過小說之後,喬治的形象就在福特的腦海中長久地停留。他說:「當時,這本書打動我的是主人公的單純和勇敢。2006年,當我尋找一個合適的項目去籌備我的第一部電影拍攝的時候,我經常想起這個小說,書中的男主角喬治總是在我腦中揮之不去。我於是又重新讀了一遍這本書。」從1980年到2006年,將近30年的時間,福特從一個青澀的少年長成了一個在時尚界呼風喚雨的大腕,但是拍攝這個影片念頭,時時刻刻縈繞在他的心頭。可能對於福特而言,拍攝《摯愛無盡》不僅僅是處女作這麼簡單,它更像是福特在大銀幕上的回歸之旅。福特說:「對於四十多歲的我來說,這書中傳達的信息又不一樣了,重要的是讓我產生共鳴,撞擊著我的心靈最深處。一個男人某一天不能看到自己的未來,這是多可怕的事情;諒解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其實比大事還難於處理。所以,電影裡面有我很多感覺。我覺得生命是現在最重要的,它和我現在的內心非常接近。」

  • 湯姆·福特的自我表達
可能對於湯姆·福特而言,沒有什麼事情能真正談得上是『冒險』。臨危受命之下來到Gucci的他用了9年時間,把這個瀕臨破產的小作坊打造成了市值43億美元的時尚航母。就在他成功登頂並且擁有自己的時尚品牌的時候,他卻從時尚界一腳跨到了電影界,拍攝了他的處女作《摯愛無盡》。這部處女作一經亮相就活獲得了無數好評,並且還為主演科林·費斯拿下了威尼斯電影節的影帝桂冠。如果僅僅就處女作而言,這個成績可謂輝煌。

對於為什麼選擇去拍電影,湯姆·福特說:「無論是時尚還是電影,都是資本運作的結果。可是電影對於我而言,顯然要更純潔一些,雖然它也涉及巨大的資金和方方面面的投資、收益,但是我並不要依靠票房生活,我在時尚界已經賺夠了錢,電影對於我而言,更像是一種表達和溝通的途徑。它只要能表達出我的想法,這就足夠了。票房並非我考慮的對象,因為我一旦被票房限制,並且要依靠電影掙錢或者是出名,那麼電影對於我而言就不再純潔了。我何苦又要在電影上賺錢呢?畢竟我在時尚圈裡賺錢更容易也更保險。」

「拍電影是我一直想做,也是不太敢涉足的事情」,在談及首次『觸電』的感受時,福特說:「我們都會習慣於把自己關在一個相對封閉而且又安全的小圈子裡,我們都不敢去冒險,這也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枯燥和乏味。時尚界雖然很光鮮,但是它現在大不如前了。對於我個人而言,拍電影一直是一種夢想,也是一種冒險,我需要用電影來表達我在時尚界沒有表達出來的東西。就像是設計師的工作一樣,導演一樣要設計人們是怎麼穿衣服的,是怎麼吃飯的,是怎麼生活的,甚至是怎麼死亡的。」

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放映之後,很多影評人都指出影片中帶有強烈的王家衛的風格,從影片色彩、鏡頭序列到畫面構圖莫不如此。對此,湯姆福特解釋說:「每一個人,每一個熱愛電影的人都會被一些大師級的導演所影響,並且不自覺地在自己的影片裡使用他們招牌式的鏡頭。我對很多導演都非常推崇,但是我最敬仰的還是王家衛。我從他身上得到了很多靈感,並且放在了這部電影中。」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電影] 三位女性、三段人生、一種想望:《時時刻刻》

文章取自:
放映週報312期_2015.03.04
三位女性、三段人生、一種想望:《時時刻刻》
文 / Lydia
http://www.funscreen.com.tw/FunClass.asp?FC_ID=251

Virginia Woolf: A woman’s whole life in a single day, just one day. And in that day…is her whole life. 
吳爾芙:女人的一生濃縮在一天中﹔只有一天,短短的一天就是她的一生。
---  
Virginia Woolf: This is my right; it’s the right of every human being. I choose not being suffocated in the suburbs but the violent jolt of the capital. That is my choice. The meanest yet even the lowest are allowed some say in the matter of her own prescription. By this she defines her humanity. 
吳爾芙: 這是我的權利,這是每個人的權利。我選擇不過郊區的寧靜生活而要大都市的強烈震撼。這是我的選擇,就算最無助、最可憐的病人都有權決定自己該過什麼生活。這是表達自我人性的方式。
--- 
Kitty: These guys are something.
Laura: You can say that again. They deserved it, didn’t they? After what they’ve been through…
Kitty: What…that they deserve?
Laura: I don’t know, us I guess…all this…  
凱蒂:這些男人真了不起。
蘿拉:一點也沒錯,他們打完仗回家,這是他們應得的。尤其吃了這麼多苦…」
凱蒂:他們應得什麼…?
蘿拉:不知道,我們吧…這一切… 
---  
Richard: Who is this party for?
Clarissa: What do you mean who is it for? What are you trying to say?
Richard: I’m not trying to say anything, I’m saying… I think I’m only staying alive to satisfy you.
Clarissa: Well, that’s what we do. That’s what people do, they stay alive for each other.
Richard: Just wait ‘til I die… then you’ll have to think of yourself. How are you gonna like that? 
理查:這是為誰開的派對?
克萊麗莎:你這是什麼意思?你到底想要說什麼?
理查:什麼也不想說,我只是說…我活著只是為了滿足你。
克萊麗莎:這就是人生。每個人都是這樣,他們為彼此而活下去。
理查:等我死了你就得面對你的人生,到時候你該怎麼逃避? 
--- 
Laura: There are times when you don’t belong, and you think you’re going to kill yourself… I made a plan that I would leave my family when my second child was born, and that’s what I did. It would be wonderful to say you regretted it, it would be easy. But what does it mean? What does it mean to regret when you don’t have a choice? It’s what you can bear. It was death, and I chose life. 
蘿拉:當你自覺這段人生再也走不下去,你只想自我了斷…我當時暗自決定生完第二胎就離家出走,而我也付諸實行了。若能說我有所懊悔,一切會容易得多;但那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別無選擇,又有什麼好懊悔的?重點在於你能忍耐多久。原本的生活已走進死胡同,而我只不過選擇了活路。 
--- 
Virginia Woolf: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lways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at last,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 Leonard, always the years between us, always the years… always the love, always the hours. 
吳爾芙:你要把人生看透徹,一定要真實地面對人生。瞭解人生的本質,當你終於瞭解人生,就能真正地熱愛生命,然後才捨得放下。記住我們在一起的這些年,永遠不要遺忘,永遠記得我們的愛;永誌不忘生命中的時時刻刻。  

《時時刻刻》(The Hours)以英國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著名小說「達洛威夫人」(Mrs. Dalloway)作為故事主軸,串起三個時代、三個女人、三段人生中看似尋常的一天,看似迥異的生命路程,卻因「為別人活」而緊緊相繫。20年代,這天早上吳爾芙終於構思出新作品的第一句話:「達洛威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因此今天她豁免聽從丈夫宣讀醫生的指令:「醫生說你一定要吃早餐……下樓和我一起吃早餐……。」吳爾芙的生活就是如此。早年先後失去父母令她的精神狀況失去了平衡,婚後丈夫雷納相信規律的生活作息能使妻子保持平靜,便舉家搬離倫敦,住進郊區的宅院,於是吳爾芙的每一天從起床開始,便以「醫生說…」作了完善的安排。縱然身處郊區,她始終心繫倫敦。

50年代,家庭主婦蘿拉還想賴一下床,丈夫丹特地早起買花、做早餐,當蘿拉走進餐廳時,他用笑容和愛心迎接妻子。丹離家上班後,蘿拉開始忙著烤蛋糕等丈夫回家為他慶祝生日。此時,鄰居凱蒂突然到訪,她因健康問題,即將入院治療。看著平日活躍的凱蒂六神無主地坐在桌前,生命易逝的不安籠罩著兩人。2001年,克萊麗莎起了個早,因為今天有一件大事要張羅──作家摯友理查獲頒文學成就獎的慶祝派對。她用心規劃一切細節:鮮花、食材和邀請朋友……然而派對主角理查似乎心事重重,絕症已將他逼到生命的盡頭,在有限的時間裡,他要如何把真心話告訴克萊麗莎?

「女人的一生濃縮在一天中;只有一天,短短的一天就是她的一生。」三位女主角靜如止水的生活,因為籌辦派對/聚會而激起了漣漪;這一天,她們來到人生的轉捩點。吳爾芙一直嚮往回倫敦生活,而這天下午姊姊從倫敦來訪後,短暫會面讓吳爾芙再也按耐不住;她嘗試偷跑回倫敦,卻被雷納攔截,夫妻在月台上攤了牌。雷納自認全心愛護妻子卻得不到一絲回饋,而吳爾芙雖知道丈夫的用心良苦,但也需要他明白,即使倫敦令她精神崩潰,她還是選擇大都市的生活,因為「選擇自己該過什麼生活」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是表達人性的方式。當雷納終於聽見妻子的心聲,吳爾芙也得到搬回倫敦的承諾。

蘿拉和凱蒂聊著家庭主婦間的尋常話題,凱蒂欣賞丈夫交友廣闊,嘆道「這些男人真了不起」蘿拉也附和「他們打完仗回家,這是他們應得的。」見凱蒂不解,蘿拉這才語帶憂愁地說明她們以及這個美滿家庭就是男人們應得的回饋:女人似乎成了男人沙場倖存後獲頒的獎盃,毫無選擇地把一生奉獻給男人以及他們的家庭。穿透凱蒂故作鎮定的面容,蘿拉看見了惶恐,她不禁想到自己處境:生命瞬間消逝的可能性、全心奉獻給家庭的惆悵、對自己人生的不捨……等。她決定自殺以求解脫。

理查看著克萊麗莎為自己忙進忙出,一句「這是為誰開的派對?」挑起兩人的爭執,縱使克萊麗莎一再強調這只是單純歡樂的派對,她卻無法反駁理查直言「我活著只是為了滿足妳。」那天沒等到派對開始,理查就自殺了:他拒絕再作克萊麗莎逃避生活的藉口。空蕩蕩的派對現場,蘿拉突然到訪,原來她就是理查的母親,多年前本想把理查託給朋友照顧後就尋死,但最終決定生下第二個孩子才離家出走,她要真正開始為自己而活!她向克萊麗莎坦言,即使得不到理查的諒解,也不後悔作此決定,「如果別無選擇,又有什麼好懊悔的?」

從渾渾噩噩的生活中覺醒後,要如何抉擇重生的方式?

「你要把人生看透徹,一定要真實地面對人生。瞭解人生的本質,當你終於瞭解人生,就能真正地熱愛生命,然後才捨得放下。」本片中三位女英雄從以他人為中心的生活裡覺醒,然後為自己熱愛的生命而放下了原本得過且過的狀態。根據吳爾芙的傳記,她的死不單是回倫敦與否所致,她還必須面對自己的精神疾病以及種種生活挫折,因此她須以最極端的方式追求徹底的解脫。吳爾芙沒等到搬家,她給丈夫留下一封深情款款的訣別書,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蘿拉很久以前就已死亡,她的生活就是丈夫及孩子。在人生的轉捩點,她發現比尋死更好的解脫──求生,她說:「原本的生活已走進死胡同,而我只不過選擇了活路。」蘿拉生下第二胎後(算是對家庭有了交代)便拋家棄子,她也看透了生命的某些真相,於是毅然決然地放下這段家庭生活、開始未知的新生。克萊麗莎有機會和蘿拉見面懇談,聽完了這位勇敢女性的故事,她才明白理查為何非要自我了結以及蘿拉的義無反顧:他拒絕再作克萊麗莎迴避生活的藉口,他放下了受病痛蹂躪的生命。現在克萊麗莎也必須放開理查、正視自己的生命。她讀過吳爾芙對生命的熱情、聽過蘿拉勇敢擁抱生命的故事。這一天結束了,她還有許多時時刻刻要細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