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觀點] 從四安看同性戀──聖嚴法師

從四安看同性戀──聖嚴法師 (2000/01/10/民生報)
同性戀的現象漸漸成為公開的社會事實,部分人士擔心此一趨勢是否因此愈演愈烈?在此,我並不想評論同性戀是否正常,但是若從社會結構考量,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結構,才是人類社會安定力的根源。
從歷史的記載來看,很早就有同性戀的現象,即使低等動物也不例外。同性戀者彼此雖然可以相愛,共組家庭,卻不能親自生育下一代,即使領養了小孩,也是兩個單親組成的雙「單」親家庭。在這種「雙」單親家庭長大的小孩,是否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化解種種的社會壓力,例如他人的排斥,質疑,輕視等等?又其人格,思想是否能夠健全地發展? 假使同性戀者考慮以複製人繁衍下一代,是否會使得人類社會從過去的母系社會演化成為現今的父系社會之後,變成了同性的社會?人類的社會倫理是不是會發生錯亂失序的現象?現在日本,歐美社會開始在反省並且審慎思考同性戀家庭,複製人對人類心理,社會所造成的衝擊。
不過,我們倒可以從安心,安身,安家,安業等四個層面來衡量,如果同性戀者確實可以做到這「四安」,也就是說,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成家立業,安頓身心」,就不會帶給人類任何的社會問題。但如果同性戀者對這「四安」有所保留,那麼就有必要再重新思考一下。
人類社會演化為一夫一妻制,證明了一夫一妻制的兩性家庭結構,是社會安定的力量。我看到許多同性戀者,他們都很優秀,很善良,在各行各業都有傑出的表現,可以說是高品質的人。他們相愛,同居,甚至結婚,改變了兩性結合的家庭結構,他們的身心家業是否能安定?如果可以,那就沒有什麼不可以接受的了。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電影] A single man 摯愛無盡(IMDB介紹)


本片改編自Christopher Isherwood小說,知名品牌GUCCI前任創意總監-湯姆福特湯姆福特 Tom Ford初執導筒處女作。

時值60年代的洛杉磯,英國教授喬治(Colin Firth飾)因同志愛侶吉姆(Matthew Goode飾)的驟逝而悲慟不已,孤獨的他隨著過往美好回憶不斷浮現,更加對人生感到徬徨,他掙扎著尋找生命的意義,但極度的傷痛卻使他失去了向前的力量。故事聚焦在喬治生活中關鍵的一天,一連串喬治接觸到的人事物,包括和他一樣尋覓著未來目標的紅粉知己查莉(Julianne Moore飾),以及一個出於仰慕而不斷跟蹤喬治的年輕學生等,都將讓喬治體悟愛與人生的另一個境界…。

這是一個真摯深刻、令人心碎卻又美麗絕倫的愛情故事,而電影裡這一段無法延續的摯情,將深入每個觀眾內心中最柔軟的角落,更重要的是,它將讓您看見生命中每一個不起眼的小片段,都可能成為改變生命的重要契機!



拍攝花絮
  • 本片是著名時尚設計師湯姆·福特的導演處女作。
  • 柯林佛斯憑藉本片獲得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 柯林佛斯原本並沒有檔期來扮演本片主角,後來影片拍攝的時間有了變化,柯林佛斯也可以參與本片了。
  • 湯姆·福特透露片中Kenny一角本來並不是由尼古拉斯·霍爾特扮演,而是給了傑米·貝爾,但傑米在拍攝五天前的試裝時並未出現,於是福特想起了尼古拉斯·霍爾特的試鏡錄像,最終決定由霍爾特來扮演。
  • 湯姆·福特表示,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對影片的影響很大。
  • 雖然曾製作了很多部電影,本片還是克里斯·韋茲第一次沒有和哥哥保羅·韋茲一起出任製片人。
  • 藝術家唐·貝查迪客串了本片,他是小說原作者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的長期生活伴侶,在客串場景中,唐穿了一雙原本屬於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的紅色襪子。唐·貝查迪對影片的改編工作也給了很多好的建議。另外影片中那幅很大的畫也是出自他之手。
  • 整部片子的拍攝過程僅僅只用了21天。
  • 著名模特維多利亞·希斯特德曾經試過鏡,但最終沒被導演列入演員名單。
  • 在原著小說中,喬治這個角色只有名字而沒有姓,但當小說改編成劇本後,導演湯姆·福特給賦予了他一個全名——喬治·卡萊爾·法康諾。 “卡萊爾”是導演的中間名,“法康諾”是導演的初戀情人——著名插畫家伊恩·法康諾的姓,同時這也是湯姆·福特旗下公司生產的一款太陽眼鏡的品牌名稱。
  • 導演湯姆·福特為了使影片更加逼真,對於片中喬治穿的西裝可謂做足了功夫,他決定在喬治從家到英國的途中,在薩維爾大街定做一套西裝,並且十分注重這套西裝的裁剪和顏色;由於英國老派紳士在穿衣方面注重節儉,因此這套西裝務必看上去年代久遠。為了使影片更加真實可信,導演還在西裝的細節上下功夫,包括把西裝的品牌標籤和衣服定制的時間貼在衣服內裡。
  • 導演湯姆·福特自己出資投拍了該片。
  • 柯林佛斯憑藉此片榮膺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在他發表獲獎感言時說到要感謝『修冰箱的人』。原因在於,最初他是打算放棄出演該片的,而當他正準備發信息給導演湯姆·福特時,修冰箱的人來到家中,讓他沒有發出信息。他反复思量後最終接拍了該片。
  • 美劇《廣告狂人》的主演喬·哈姆為片中Hank Ackerley這一角色配音,但未列入演員表中,他的聲音出現在影片開頭中,與柯林佛斯飾演的喬治通電話。
  • 柯林佛斯在採訪時說道,當他在拍攝影片中的得知男朋友去世的場景時,正好得知約翰·麥凱恩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失敗,他表示:「約翰·麥凱恩的失敗讓我很高興,這並不有助於我演繹悲傷的場景。」


精彩對白
Jennifer Strunk: Would you like to meet Charlton Heston? He's our scorpion. Every night we throw in something new to him and watch him kill it. Daddy says it's like a Coliseum. Daddy says he wants to throw you into the Coliseum.
George: No kidding. Why?
Jennifer Strunk: Well, he says you're light in your loafers. But you're not even wearing any loafers.
Jennifer Strunk:你想見見查爾頓·赫斯頓嗎?它是我們養的蝎子。每天晚上,我們都要扔一些新的動物給它,然後看著它把它們生吞活剝。爸爸說這就像一個競技場,他還說他想把你扔進競技場內。
George:你沒開玩笑吧,可你爸爸為什麼這麼說呢?

George: [whispered] Just get through the goddamn day.
Grant: There will be no time for sentiment when the Russians fire a missile at us.
George: If it's going to be a world with no time for sentiment, Grant, it's not a world that I want to live in.
George:讓這倒霉的一天就這樣過去吧。
Grant:當蘇聯人向我們發射導彈時,我們可沒時間去憂慮、去傷感。
George:如果這個世界連傷感都容不下,那麼我想這不是我想要的世界。

George: Looking in the mirror staring back at me isn't so much a face as the expression of a predicament.
George:看著鏡子,看著自己我,我沒那麼窘迫不堪。

George: I always used to tell him that only fools could possibly escape the simple truth that now isn't simply now: it's a cold reminder. One day later than yesterday, one year later than last year, and that sooner or later it will come.
George:我常常告訴他,只有傻瓜才會逃避簡單的事實。但我們已經受到警示:這個事實已經不那麼簡單了,總有一天比昨天晚,總有一年比去年遲,但遲早有一天該來的總會來。

George: It takes time in the morning for me to become George, time to adjust to what is expected of George and how he is to behave. By the time I have dressed and put the final layer of polish on the now slightly stiff but quite perfect George I know fully what part I'm suppose to play.
George:每天早上我都會花時間去變成喬治,花時間調整自己成為那個被別人期待的喬治——穿戴好自己,把自己打扮成那個油光可鑑、嚴肅卻又完美的喬治,我完全知道自己被期望成什麼樣子。

Georg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 can't see my future. Everyday goes by in a haze, but today I have decided will be different.
George: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無法看到我的未來,每天都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但今天我決定要有所不同。

George: A few times in my life I've had m​​oments of absolute clarity, when for a few brief seconds the silence drowns out the noise and I can feel rather than think, and things seem so sharp and the world seems so fresh. I can never make these moments last. I cling to them, but like everything, they fade. I have lived my life on these moments. They pull me back to the present, and I realize that everything is exactly the way it was meant to be.
George:在我生命中的一些時候,我是絕對清醒的。在這些難得的時刻,沉寂淹沒了喧囂,事物變得棱角分明,世界也顯得格外清新,而我寧願去感知而不願去思考。但我卻很難留住這些許片刻。我緊握住它們,但像其他的任何事情一樣,它們很快消失於無形。我依賴於這些片刻而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它們將我推向現實世界,而我最終也意識到每件事物存在於它本應存在的存在。

穿幫鏡頭
  • 時代錯誤: 
  1. 大部分電話使用的RJ​​11型模塊化連接器在1970年代中期後才開始出現,而在該片的那個時代,電話並不會如片中那樣輕便,而是有十分沉重的電話線。
  2. 肯尼在酒吧的對話,有個別詞句與片中的時代格格不入,一個是“cool”,一個是“blows my mind”。在1960年代,“cool”只作為形容詞,意為“冷的”,而沒有驚嘆詞,“很酷,很絢”的意思;同樣,在1960年代,如果要表達“使……興奮”,“ mind-blowing”是當時的慣用表達,而非“blows my mind”。
  3. 影片中的1962年11月30日晚的月亮是一輪滿月,而事實上,那天的月亮應該是一彎新月。
  4. 在查理的酒櫃裡明顯地有布蘭頓的精品木桶波本威士忌(酒瓶圓形的塞子上有匹馬),但這一系列的酒在1984年才面世。
  5. 這部片講述的時間是1962年,但吉姆去世時乘坐的那輛車應該是1973年之後才面世的雪佛蘭或通用的開拓者。
  6. 喬治喝的麥芽威士忌屬於罕見的麥芽系列威士忌,是從1999年之後才開始經由北港被介紹進入美國的。
  7. Catalani的歌劇《La Wally》中的詠嘆調“Ebben Ne andro lontana”在片中被引用,但這個唱片1992年才由Naxo唱片公司發行,而詠嘆調的主唱Miriam Gauci生於1957年,如果按影片的時代背景來計算,1962年的Miriam Gauci只有5歲。
  • 連貫性錯誤:
  1. 在影片的最後,肯尼為喬治的前額包紮傷口時,繃帶並未完全地遮住傷口,但到下一個鏡頭時,繃帶又完全地遮住傷口了。
  2. 朱莉安·摩爾的髮型在一天之內經歷了多種變化,在一個鏡頭里,她一會兒劉海很厚,一會兒劉海很薄,一會兒捲髮很緊,一會兒捲髮又很鬆。
  3. 有一個鏡頭是一排紅色的捲筆刀排成很整齊地一排,其中有一個被拿走了。接下來的鏡頭,依然是這排卷筆刀,但沒有被拿走的痕跡,依然很整齊的排列著。
  4. 儘管喬治花了很長時間來考慮如何用最好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牆後的那個鐘一點變化都沒有。
  5. 當查理開始跳第二支舞的時候,在查理面前的桌子上放著兩個瓶子,綠色的瓶子在黑色瓶子的右邊。當下一個鏡頭的時候,黑色瓶子在綠色瓶子的前面。
  6. 當喬治在演講完以後鑽進自己的那輛當年剛出產不久的奔馳轎車時,這個轎車的儀錶盤上的皮飾看上去很舊很皺,暴露出來這款奔馳車的真實年齡。


幕後製作
  • 最美的同性戀文學
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的小說出版於1964年,在那個充滿了躁動、反叛和不安的年代裡,這樣一部沉靜而悲愴的小說被評價為『最美的同性戀文學』。在那個年代裡,同性戀開始大規模地上街遊行、表達自己的性取向、聲討自己戀愛和結婚的權利。 1980年代的早期,剛剛二十歲出頭的湯姆·福特讀到了這本小說,尚處在懵懂時期的他還不能完全理解書中的那種十幾年的“同性之愛”,但是小說依舊打動了他。福特說:「我當時已經明白了自己是一個同志,但是還沒有一個戀人,我也沒有公開宣揚這件事。正好是在那段時間我看到了這本小說,小說中的苦悶、悲觀和徬徨的情緒打動了我。那種令人窒息的壓抑氣氛和消極的情愫真真切切地寫出了我的感受。我渴望找到自己的愛情,但是又無處開口,就像小說裡的喬治一樣,我甚至想過自殺。」

在讀過小說之後,喬治的形象就在福特的腦海中長久地停留。他說:「當時,這本書打動我的是主人公的單純和勇敢。2006年,當我尋找一個合適的項目去籌備我的第一部電影拍攝的時候,我經常想起這個小說,書中的男主角喬治總是在我腦中揮之不去。我於是又重新讀了一遍這本書。」從1980年到2006年,將近30年的時間,福特從一個青澀的少年長成了一個在時尚界呼風喚雨的大腕,但是拍攝這個影片念頭,時時刻刻縈繞在他的心頭。可能對於福特而言,拍攝《摯愛無盡》不僅僅是處女作這麼簡單,它更像是福特在大銀幕上的回歸之旅。福特說:「對於四十多歲的我來說,這書中傳達的信息又不一樣了,重要的是讓我產生共鳴,撞擊著我的心靈最深處。一個男人某一天不能看到自己的未來,這是多可怕的事情;諒解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其實比大事還難於處理。所以,電影裡面有我很多感覺。我覺得生命是現在最重要的,它和我現在的內心非常接近。」

  • 湯姆·福特的自我表達
可能對於湯姆·福特而言,沒有什麼事情能真正談得上是『冒險』。臨危受命之下來到Gucci的他用了9年時間,把這個瀕臨破產的小作坊打造成了市值43億美元的時尚航母。就在他成功登頂並且擁有自己的時尚品牌的時候,他卻從時尚界一腳跨到了電影界,拍攝了他的處女作《摯愛無盡》。這部處女作一經亮相就活獲得了無數好評,並且還為主演科林·費斯拿下了威尼斯電影節的影帝桂冠。如果僅僅就處女作而言,這個成績可謂輝煌。

對於為什麼選擇去拍電影,湯姆·福特說:「無論是時尚還是電影,都是資本運作的結果。可是電影對於我而言,顯然要更純潔一些,雖然它也涉及巨大的資金和方方面面的投資、收益,但是我並不要依靠票房生活,我在時尚界已經賺夠了錢,電影對於我而言,更像是一種表達和溝通的途徑。它只要能表達出我的想法,這就足夠了。票房並非我考慮的對象,因為我一旦被票房限制,並且要依靠電影掙錢或者是出名,那麼電影對於我而言就不再純潔了。我何苦又要在電影上賺錢呢?畢竟我在時尚圈裡賺錢更容易也更保險。」

「拍電影是我一直想做,也是不太敢涉足的事情」,在談及首次『觸電』的感受時,福特說:「我們都會習慣於把自己關在一個相對封閉而且又安全的小圈子裡,我們都不敢去冒險,這也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枯燥和乏味。時尚界雖然很光鮮,但是它現在大不如前了。對於我個人而言,拍電影一直是一種夢想,也是一種冒險,我需要用電影來表達我在時尚界沒有表達出來的東西。就像是設計師的工作一樣,導演一樣要設計人們是怎麼穿衣服的,是怎麼吃飯的,是怎麼生活的,甚至是怎麼死亡的。」

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放映之後,很多影評人都指出影片中帶有強烈的王家衛的風格,從影片色彩、鏡頭序列到畫面構圖莫不如此。對此,湯姆福特解釋說:「每一個人,每一個熱愛電影的人都會被一些大師級的導演所影響,並且不自覺地在自己的影片裡使用他們招牌式的鏡頭。我對很多導演都非常推崇,但是我最敬仰的還是王家衛。我從他身上得到了很多靈感,並且放在了這部電影中。」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電影] 三位女性、三段人生、一種想望:《時時刻刻》

文章取自:
放映週報312期_2015.03.04
三位女性、三段人生、一種想望:《時時刻刻》
文 / Lydia
http://www.funscreen.com.tw/FunClass.asp?FC_ID=251

Virginia Woolf: A woman’s whole life in a single day, just one day. And in that day…is her whole life. 
吳爾芙:女人的一生濃縮在一天中﹔只有一天,短短的一天就是她的一生。
---  
Virginia Woolf: This is my right; it’s the right of every human being. I choose not being suffocated in the suburbs but the violent jolt of the capital. That is my choice. The meanest yet even the lowest are allowed some say in the matter of her own prescription. By this she defines her humanity. 
吳爾芙: 這是我的權利,這是每個人的權利。我選擇不過郊區的寧靜生活而要大都市的強烈震撼。這是我的選擇,就算最無助、最可憐的病人都有權決定自己該過什麼生活。這是表達自我人性的方式。
--- 
Kitty: These guys are something.
Laura: You can say that again. They deserved it, didn’t they? After what they’ve been through…
Kitty: What…that they deserve?
Laura: I don’t know, us I guess…all this…  
凱蒂:這些男人真了不起。
蘿拉:一點也沒錯,他們打完仗回家,這是他們應得的。尤其吃了這麼多苦…」
凱蒂:他們應得什麼…?
蘿拉:不知道,我們吧…這一切… 
---  
Richard: Who is this party for?
Clarissa: What do you mean who is it for? What are you trying to say?
Richard: I’m not trying to say anything, I’m saying… I think I’m only staying alive to satisfy you.
Clarissa: Well, that’s what we do. That’s what people do, they stay alive for each other.
Richard: Just wait ‘til I die… then you’ll have to think of yourself. How are you gonna like that? 
理查:這是為誰開的派對?
克萊麗莎:你這是什麼意思?你到底想要說什麼?
理查:什麼也不想說,我只是說…我活著只是為了滿足你。
克萊麗莎:這就是人生。每個人都是這樣,他們為彼此而活下去。
理查:等我死了你就得面對你的人生,到時候你該怎麼逃避? 
--- 
Laura: There are times when you don’t belong, and you think you’re going to kill yourself… I made a plan that I would leave my family when my second child was born, and that’s what I did. It would be wonderful to say you regretted it, it would be easy. But what does it mean? What does it mean to regret when you don’t have a choice? It’s what you can bear. It was death, and I chose life. 
蘿拉:當你自覺這段人生再也走不下去,你只想自我了斷…我當時暗自決定生完第二胎就離家出走,而我也付諸實行了。若能說我有所懊悔,一切會容易得多;但那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別無選擇,又有什麼好懊悔的?重點在於你能忍耐多久。原本的生活已走進死胡同,而我只不過選擇了活路。 
--- 
Virginia Woolf: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lways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at last,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 Leonard, always the years between us, always the years… always the love, always the hours. 
吳爾芙:你要把人生看透徹,一定要真實地面對人生。瞭解人生的本質,當你終於瞭解人生,就能真正地熱愛生命,然後才捨得放下。記住我們在一起的這些年,永遠不要遺忘,永遠記得我們的愛;永誌不忘生命中的時時刻刻。  

《時時刻刻》(The Hours)以英國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著名小說「達洛威夫人」(Mrs. Dalloway)作為故事主軸,串起三個時代、三個女人、三段人生中看似尋常的一天,看似迥異的生命路程,卻因「為別人活」而緊緊相繫。20年代,這天早上吳爾芙終於構思出新作品的第一句話:「達洛威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因此今天她豁免聽從丈夫宣讀醫生的指令:「醫生說你一定要吃早餐……下樓和我一起吃早餐……。」吳爾芙的生活就是如此。早年先後失去父母令她的精神狀況失去了平衡,婚後丈夫雷納相信規律的生活作息能使妻子保持平靜,便舉家搬離倫敦,住進郊區的宅院,於是吳爾芙的每一天從起床開始,便以「醫生說…」作了完善的安排。縱然身處郊區,她始終心繫倫敦。

50年代,家庭主婦蘿拉還想賴一下床,丈夫丹特地早起買花、做早餐,當蘿拉走進餐廳時,他用笑容和愛心迎接妻子。丹離家上班後,蘿拉開始忙著烤蛋糕等丈夫回家為他慶祝生日。此時,鄰居凱蒂突然到訪,她因健康問題,即將入院治療。看著平日活躍的凱蒂六神無主地坐在桌前,生命易逝的不安籠罩著兩人。2001年,克萊麗莎起了個早,因為今天有一件大事要張羅──作家摯友理查獲頒文學成就獎的慶祝派對。她用心規劃一切細節:鮮花、食材和邀請朋友……然而派對主角理查似乎心事重重,絕症已將他逼到生命的盡頭,在有限的時間裡,他要如何把真心話告訴克萊麗莎?

「女人的一生濃縮在一天中;只有一天,短短的一天就是她的一生。」三位女主角靜如止水的生活,因為籌辦派對/聚會而激起了漣漪;這一天,她們來到人生的轉捩點。吳爾芙一直嚮往回倫敦生活,而這天下午姊姊從倫敦來訪後,短暫會面讓吳爾芙再也按耐不住;她嘗試偷跑回倫敦,卻被雷納攔截,夫妻在月台上攤了牌。雷納自認全心愛護妻子卻得不到一絲回饋,而吳爾芙雖知道丈夫的用心良苦,但也需要他明白,即使倫敦令她精神崩潰,她還是選擇大都市的生活,因為「選擇自己該過什麼生活」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是表達人性的方式。當雷納終於聽見妻子的心聲,吳爾芙也得到搬回倫敦的承諾。

蘿拉和凱蒂聊著家庭主婦間的尋常話題,凱蒂欣賞丈夫交友廣闊,嘆道「這些男人真了不起」蘿拉也附和「他們打完仗回家,這是他們應得的。」見凱蒂不解,蘿拉這才語帶憂愁地說明她們以及這個美滿家庭就是男人們應得的回饋:女人似乎成了男人沙場倖存後獲頒的獎盃,毫無選擇地把一生奉獻給男人以及他們的家庭。穿透凱蒂故作鎮定的面容,蘿拉看見了惶恐,她不禁想到自己處境:生命瞬間消逝的可能性、全心奉獻給家庭的惆悵、對自己人生的不捨……等。她決定自殺以求解脫。

理查看著克萊麗莎為自己忙進忙出,一句「這是為誰開的派對?」挑起兩人的爭執,縱使克萊麗莎一再強調這只是單純歡樂的派對,她卻無法反駁理查直言「我活著只是為了滿足妳。」那天沒等到派對開始,理查就自殺了:他拒絕再作克萊麗莎逃避生活的藉口。空蕩蕩的派對現場,蘿拉突然到訪,原來她就是理查的母親,多年前本想把理查託給朋友照顧後就尋死,但最終決定生下第二個孩子才離家出走,她要真正開始為自己而活!她向克萊麗莎坦言,即使得不到理查的諒解,也不後悔作此決定,「如果別無選擇,又有什麼好懊悔的?」

從渾渾噩噩的生活中覺醒後,要如何抉擇重生的方式?

「你要把人生看透徹,一定要真實地面對人生。瞭解人生的本質,當你終於瞭解人生,就能真正地熱愛生命,然後才捨得放下。」本片中三位女英雄從以他人為中心的生活裡覺醒,然後為自己熱愛的生命而放下了原本得過且過的狀態。根據吳爾芙的傳記,她的死不單是回倫敦與否所致,她還必須面對自己的精神疾病以及種種生活挫折,因此她須以最極端的方式追求徹底的解脫。吳爾芙沒等到搬家,她給丈夫留下一封深情款款的訣別書,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蘿拉很久以前就已死亡,她的生活就是丈夫及孩子。在人生的轉捩點,她發現比尋死更好的解脫──求生,她說:「原本的生活已走進死胡同,而我只不過選擇了活路。」蘿拉生下第二胎後(算是對家庭有了交代)便拋家棄子,她也看透了生命的某些真相,於是毅然決然地放下這段家庭生活、開始未知的新生。克萊麗莎有機會和蘿拉見面懇談,聽完了這位勇敢女性的故事,她才明白理查為何非要自我了結以及蘿拉的義無反顧:他拒絕再作克萊麗莎迴避生活的藉口,他放下了受病痛蹂躪的生命。現在克萊麗莎也必須放開理查、正視自己的生命。她讀過吳爾芙對生命的熱情、聽過蘿拉勇敢擁抱生命的故事。這一天結束了,她還有許多時時刻刻要細細體驗。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觀點] Re: [問卦] 為什麼臺灣對人文學科不友善?

原文取自PTT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74088419.A.C23.html


作者empire (大臺灣帝國)
看板Gossiping
標題Re: [問卦] 為什麼臺灣對人文學科不友善?
時間Sat Sep 17 13:00:16 2016

※ 引述《Oceanpeter (該邊的卡夫卡)》之啊銘言:
: 乳題
: 人文學科泛指文 史 哲等科系......
: 為什麼這一塊常常遭人忽略
: 而到了就業市場
: 更是明顯
: 是什麼因素導致這種狀況啊?
: 有沒有這方面的卦?



在討論『 為什麼輕人文學科 』這個議題前,也許可以先反向思考『 為什麼人文學科重要 』。



那麼,先舉一個最近大家普遍都聽過的話題開始吧。



最近韓國的電影《釜山行》( 臺灣譯:屍速列車 )

票房長紅,大家在討論為什麼臺灣拍不出這樣的片子時,不外乎討論特效的先進、韓國電影產業的發達。

但其實《屍速列車》之所以成功,電影整體看起來流暢動人,並不是只有場面或特效這些表層的東西,而是因為劇本也很不錯,劇本串起整部電影的主幹。

許多好的電影,都是奠基在深刻的人文思想與社會議題上,譬如說侏儸紀公園,一方面展現了科技的進步,但一方面其實也是在討論『 人和自然的關係 』、『 商業利益能否控制一切 』等等議題




而好的劇本便是反應在社會的人文思想上,

譬如說,《釜山行》的劇情中

探討人性善惡 ( 該不該在緊急時刻讓座 )

探討道德勇氣 ( 你願不願意犧牲自己成就別人 )

探討社會階級 ( 遊民和一般民眾的對比 )

探討韓戰帶來的社會疑慮 ( 首爾→釜山是當年南韓撤退的路線 )

探討人民必須對政府抱持懷疑 ( 認為政府的話不可盡信 )

以及更多精神層面的問題,這些東西,就是所謂的『人文精神』,對歷史、政治、社會、文字、美學的掌握。


成就了這樣一部電影。



這些都不是用數字可以看出來的東西。


以上簡單歸因,致使這部電影不是只有看爽,而多了人文素養的厚度在裡面,也看到韓國要成為文化大國的企圖心。



在臺灣的社會氛圍下,臺灣再怎麼拍,永遠都只有校園情愛、無腦搞笑、所謂的熱血 ( 盲動 ) ,整個國家像長不大的孩子。嘻嘻哈哈過了以後,什麼都沒有。




臺灣沒有長時間厚植屬於自己的人文素養,以致於整個社會系統都出現很大的問題,應該文理並重,全力發展國家,卻失衡一面倒的重理輕文,甚至是重理蔑文。

( 基本上沒有同理心的輕蔑,也是人文素養不足的一種表現 )



臺灣人不重視人文素養的結果會是如何呢?就幾個普遍看得到的現象來看看。



※ 不重視歷史 →

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該往哪去,隨波逐流。

永遠在讚歎別人的歷史,卻忽視自己的歷史,遑論史觀的培養。

沒有歷史感,就沒有民族集體自信。


※ 不重視哲學 →

哲學不能賺錢,所以什麼道德的、公平的、正義的、永續的議題,都與我無關,造就短視
近利的民族性。


※ 不重視美學 →

城市市容亂七八糟,穿搭品味非常廉價,遊樂區永遠只有東拼西湊、人工加工的『愛情』
、『幸福』、『樂活』、『彩繪村』。

上次南投吊橋事件就是人文素養不足最好的證明,而且還不只這個個案。

不願意花心思精緻化臺灣自己的東西,直接拉國外的東西回來拼裝改造,造成更可怕的惡
性循環。


※ 不重視政治 →

臺灣現行的『 關心政治 』並不是民主素養深厚的關心政治,而是造神狂熱、派系分贓、
人身攻擊、簡單二分法的單向批鬥,也導致民主常常帶來的不是希望,而是災難。


※ 不重視文學 →

思想薄弱,用字庸俗化,把無聊跟隨便當有趣,綜藝節目廉價化、馬戲團化、黃色化,寫
出來的東西也不是奠基在臺灣的人文社會關懷上,譁眾取寵者眾。



就歷史時間軸來看的話,戰後的臺灣普遍喪失人文精神已久,這固然和我們的教育制度、產業結構有關,但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長出什麼樣的果子。



『 雞生蛋、蛋生雞 』這樣的哲學循環,其實也是人文精神思考的一種。



有什麼樣的民眾 → 有什麼樣的大眾喜好 → 有什麼樣的流行 → 有什麼樣的社會趨勢
→ 有什麼樣的國家 → 有什麼樣的政策 → 有什麼樣的社會風氣 → 有什麼樣的民眾 →
 …………。


如此惡性無限迴圈。


媒體素質差 → 沒有人文精神 ( 媒體道德淪喪 ) → 出產品質差的節目 → 大眾接受無
用垃圾 → 習以為常 → 媒體素質更差 …


城市市容糟 → 沒有人文精神 ( 城市發展跟我無關、美術不重要 ) → 大眾生活在沒有
美感的城市 → 習以為常 → 美感繼續消喪 → 城市市容更差 …


嘲笑人文思想話題 → 沒有人文精神 ( 聊這些東西沒用、假掰、裝清高 ) → 大眾只愛
思考吃喝玩樂 → 習以為常 → 膚淺流行盲從 → 繼續嘲笑人文思想 ……


拼命省錢 → 品味廉價 → 沒有人文精神 ( 沒有改善國家社會系統的政治哲學觀 ) →
生活品質低落 → 繼續省錢 → 品味更廉價  …


沒有歷史感 → 沒有認同感 → 沒有人文精神 ( 不知我是誰,不知臺灣文化價值傳承的
重要性 ) → 不認同自己 → 喪失主體精神 → 臺灣就是這樣啊!臺灣就是鬼島的錯誤認
知 → 沒有歷史感 → 沒有認同感 ……




到最後,『 臺灣價值 』竟成為沒有人文精神的的代名詞,變成逐銅臭而活的機器,( 和釜山行裡面那些看到活人就飛撲上去的活屍根本無異 )沒有人文思想中的土地認同感,整個國家非常膚淺、浮躁、表面文化,所以移民、出走、劣幣逐良幣不斷上演,國家質感無法再提升,沒有成為一個真正大國的擔當和格局,繼續被邊緣化,沒有人文精神素養的國民再進入各領域,繼續複製 ( 惡化 ) 這樣的價值觀。



人文宏觀、理工微觀,

人文感性、理工理性,

人文發想、理工歸納,


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不能偏廢。


更何況文理本就不是一條涇渭分明的線。臺灣的氣氛卻是要消滅自己的人文精神,並且持續以短暫的利益衡量人文學科的價值。



一個人,把靈魂抽掉,還能稱為人嗎?

同樣,一個國家,把人文思想抽掉,也只能淪為代工的機器。




人文素養不重要嗎?


沙漠是開不出動人的花的,只有食腐的禿鷹和帶刺的仙人掌,而我相信,臺灣不應該只有這樣。

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觀點] Re: [問卦] 有沒有分不清民間信仰跟佛道教的八卦?

原文取自PTT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72073912.A.306.html

作者ga037588 (丹楓)
看板Gossiping
標題Re: [問卦] 有沒有分不清民間信仰跟佛道教的八卦?
時間Thu Aug 25 05:25:10 2016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

最簡單來說,別說台灣的民間信仰分不清,從明朝以來,當時大多數的百姓就分不清了。

別說百姓分不清,連許多專業的神職人員,老道長,大和尚,儒官員,也是分不清。

這篇文章很長,如果有興趣想要知道他們為啥分不清,請聽我娓娓道來。

本文主要分兩大部份,前一部份說明分不清之三大理由。

後一部份說明台灣民間信仰現況之五花八門,混到萬紫千紅的歷史背景。

(本文相關每一句論點都有歷史文本之憑據,為求行文簡便順暢並不多引用,

如有問題,可以在推文詢問,我再補充根據之出處。)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觀點] Re: [心得] 美歸求職心得分享+給年輕求職者建議

原文取自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471535165.A.AFB.html


作者femlro (母豬教1.5號異端審問官)
看板Salary
標題Re: [心得] 美歸求職心得分享+給年輕求職者建議
時間Thu Aug 18 23:46:01 2016

來回一下這篇文

針對每個論點做一下回應
用待在台灣的土生土長的呆玩郎看世界

對了
蘋果日報如果有要引述本篇文章請直接取用
附上ptt作者帳號即可
無須支付任何費用

其餘媒體要引用請站內信聯絡


: [原本寫背景但是被說炫耀...完全不是我的意思,那我就刪掉好了,希望不管你覺得我能
: 力怎樣,幸不幸運,都能用平心來討論我所提出的點,跟台灣的問題]
: 在大家開始讀之前,我必須先說我本文會以批判為主,跟自己有關的東西缺點被點出總是
: 不舒服,但我可以保證絕對不是嘴砲來凸顯自己優越感。有些人覺得我很幸運,我也承認
: ,但我也必須跟你說我很努力。我認為該點出的缺點就是該點出,不會因為我的際遇改變
: 事實,所以也請大家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畢竟,我跟大家都在一條船上,看到台灣更
: 好,絕對是我的最終願望!
: 我想先分享我對台灣業界大環境的想法:
: 1.不要再說"慣老闆",是"廢老闆"
: 我一直覺得大家提到老闆黑心有點像是在捧他們有能力、沒良心,但是說真的台灣公司的
: 各種商業行為落後歐美至少10年以上(不誇張)。從招募過程、行銷手段、公司文化、網站
: 設計每一項都可以看出來跟歐美公司比有差多少。雖然"國情不同"導致商業行為有差異,
: 但很多手法都是世界共通的,所以絕對不是藉口。

台灣落後的問題
簡單說就是產業轉型已經停擺
新一波的產業轉型尚未到來

台灣上一次成功的產業轉型是從竹科成立開始算
從1980年開始到現在大概已經36年了
大概從聯電開始算起

如果晚一點看
孫運璿先生積極請託成立工研院,然後請來張忠謀當院長
到國發基金跟飛利浦一起把台積電成立的1987年

算起來大概算起來30年左右
這三十年間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可以像半導體這樣在世界排到前三的
以半導體來說
INTEL 三星 台積電 這是世界前三大

其他的就  "沒有了"

如果你沒有多間世界級的企業
企業的行銷手段 公司文化 網路 設計 和商業模式
就難有世界級的規模
因為公司不是世界級的,所作所為就難以世界級

這是其中一個台灣產業轉型失敗的問題

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觀點] 電影《阿拉斯加之死》中,男主角最後寫下的「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表達了什麼?

原文取自:
电影《荒野生存》中,男主角最后写下的「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表达了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17848




又是一部找尋自我的片子。

這部電影對於死亡的表達非常出眾,在看到alex瀕死的那些鏡頭時還是被深深震撼了。這和我想像中的死亡非常接近:脆弱和紊亂的心跳、被放大的無數倍的光感知力,模糊的意志,幻象和無奈的缺憾。目睹一個年輕生命逝去本身帶來的震撼發人深省。必須表揚一下演員的表現,據說為了演好該角色,減了30多斤體重。

從整部電影結構上看,如果不是最後的死亡,更像是一部長篇抒情mtv。詩意化的表達較多,甚至帶有很強的哲學教化色彩,在’青春期’篇章,cris依然叛逆而抗拒規則,在“成年”篇章,當他被鐵路管理人員暴打一頓的時候,他開始意識到了生活比他想像的要殘酷許多,在“家庭”篇章,他結識了吉他少女和jan夫婦,重新思考了親情。

每個年輕人都討厭束縛,崇尚自由,超然物外,但是束縛的邊界是什麼,自由的定義又是什麼?超然物外需要怎樣的支撐?電影採用了許多抒情的手法,西部民謠吉他配樂,章回式結構,引文從傑克倫敦《野性的呼喚》到梭羅的“Rather than love, than money, than faith, than fame, than fairness, give me the truth.”——不要愛情,不要金錢,不要信仰,不要名譽,不要公平,只求給我生活的真相,然而alex想要探尋的“truth”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他以為自己打破了規矩,遠離了人類文明就可以找到生命的真諦,他給了自己無數的心理暗示來美化自己的追求是對某種本質的追求,而不是逃避。

但其實他依然依然只是一個不諳世事、被寵壞的孩子,只是個對父母不滿、希望通過叛逆去刺激父母的孩子。他從未認真考慮過選擇的成本。

他成績優異而生活無憂,他不需要去面對世間的艱辛,他驕傲而不屑於社會規則,是因為他並未真正直面過自己的內心。他刻意地回避每個有關父母的問題。他甚至逃避了農場主曾經給予的信任,逃避了輪胎流浪者情侶jane給予的友情,逃避了吉他少女給予的愛情,逃避了皮藝老漢給予的親情,他給了自己一個絕對化的自我存在,他以為阿拉斯加是他的理想生活終極,是真正的自我,是一個沒有人世紛雜的世外桃源,但他不是貝爾,只是一個天真的孩子,這個他臆想中的理想之地,實際上是他還不能承擔的孤獨絕望之地。

而alex所推崇的無論是梭羅、托爾斯泰還是傑克倫敦,一輩子都在竭力逃脫世俗,托爾斯泰奉行“苦行主義”,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自己的莊園中;梭羅離群索居在瓦登湖畔小屋生活;傑克倫敦則淘過金、入過監、當過水手、記者和環球旅行者。這是alex夢寐以求的生活形式,他追求了這種生活形式,但卻忽略了這種生活形式背後的生活閱歷及生存能力支撐。

當他因為處理不好駝鹿肉暴躁不安時、當他因為無法判斷有毒植物而誤食時,他終於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一個無知且無能的孩子。他所刻意追求的自由帶給他的並不象他想像中美好。他的理想化色彩使他忽略了做好應對生存的必要準備。

當alex的淚水滑落,費勁全力寫出“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只有分享才是真正的幸福”時,他真正認識了自我,意識到自己的自私是所有事態的根源。幸福一定來源於自知。而自知應該來自分享,在和他人分享生命中的喜悅、悲傷、痛苦與快樂,就像親情、友情、愛情一樣,離群索居本質上只是一種逃避方式。他不再需要逃避,不再是那個深惡文明社會的極端主義者,他開始理解了“to call each thing by its right name”萬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宿命,他的遺書落款終於變成“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而不是他所憧憬的“Alexander Supertramp”——那個看似衝破牢籠找尋自由的“超級流浪者”。回到父母的懷抱,成為了他遙不可及的嚮往。
“What if I were smiling, and running into your arms, would you see then, what I see now ?”
“如果我能微笑著,擁入你們的懷抱,你們是否會看見,我此刻的所見?”

當然,這是導演的演繹,據說,真實事件中alex寫出來的最後一句話是“Beautiful Bluberries.”


"S.O.S. I need your help. I am injured, near death, and too weak to hike out of here. I am all alone, this is no joke. In the name of God, please remain to save me. I am out collecting berries close by and shall return this evening. Thank you, Chris McCandless. August?"

做皮革的老漢和alex談話時曾經說過,大意是說“你應該知道上帝的存在,當然你也許不會這麼來稱謂他”,在瀕死的時候,他爬到最接近天空的位置,望著天空,他終於找到的了他的上帝。就像他遺書中所寫的一樣,上帝最終拯救了他,以死亡的方式,天空刺眼的光之中,他意志模糊回到了父母的身邊,擁抱父母,在父母的肩膀上,他目視前方,理解了世界,結束了生命。

cris和皮藝老漢在山頂時,老漢說,
“When you forgive, You love. And when you love, God's light shines on you.”
“當你懂得原諒,你便懂得了愛。 當你懂得了愛,神的光芒亦會照耀著你。”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歌詞] The Dø - Dust it off (I ORIGINS Sountrack)



原翻譯來自:
Dust It Off – The Do 电影《I型起源(I Origins)》插曲歌词中文翻译
by R0uter
https://www.logcg.com/archives/778.html


Dust it off舊事重提

Burning papers into ashes,
紙張化為灰燼

what a season, how they fly high from the ground ohhh
多麼美的季節,它們怎麼能從地面飛的那麼高哦哦哦

there is yet another fountain flowing over, as the night falls,
夜幕低垂,另一個噴泉涓涓流淌

keep dreaming away
繼續在夢中活著吧

if you hold on to that past, don’t you lock yourself inside,
你要是抓著過去不放,也不要畫地為牢

Nothing has been done before
在什麼都沒有發生之前

It’s the most virgin dress you could possibly wear
這可能是你最一開始穿的衣服

Mess it up, Time is up
毀了它吧,是時候了

Hold your memory for a moment with a blind hand.
用心去面對你的回憶

Write some stories for tomorrow.
為明天寫點什麼。

From the bottle of amnesia
從一瓶忘情水裡

Find instructions to salvation, to oblivion supreme
找到自拔的方法來全部看開

Don’t be tempted to look back – It has all happen before
別老想著回首過去它們早已發生

Someday miracular spread will forgive every cowardly thing that you’ve done.
總有一天奇跡會來,你所做的一切錯事都會被原諒

That I’ve done.
那些我曾今做過的

Dust it off.
舊事重提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劇評] 從第九重天到勘破第十重天,中間隔了一個花千骨的距離----紀念最好的白子畫

原文取自:
从第九重天到勘破第十重天,中间隔了一个花千骨的距离----纪念最好的白子画
作者:奔跑的露水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596437/


看過編劇果果的一個訪談,當主持人問她,當初是怎麼想起要寫花千骨這樣的一個素材和故事,果果回答說,是她曾經在爬山的時候,不小心割破了手指,血滴到了地上的草木上,這時她想到,如果可以寫一個女孩子,她身世神秘,血破草木,應該會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所以,就這樣,花千骨從一個最初只有素描輪廓的少女倩影,低頭看下地上的一片枯萎的花草,最終繪成了一幅色彩濃烈,情感充沛的長圖畫卷,在卷軸緩慢鋪陳的過程中,我們從書中,從電視劇裡,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具有鮮明個性,身世豐富的人物,這些人物,無論是正是邪,是仙是魔,都有自己的牽掛,心結,過往和雲煙,也都有自己的忠誠,守護,愛慕和守望,而這畫卷中最為高遠清幽,只望一眼便心中千年的,定然是白子畫。

故事裡面的設定,白子畫是仙界第一大門派—長留派—的三尊之一,也因為他仙資頗高,被推舉到了掌門之位。按照白子畫師傅的描繪,「有子畫在,可守長留千年基業,可守仙界百年平安」。成為了長留掌門的白子畫,眉宇隱現掌門印記,仙仙風骨,清雅挺拔。當他站在絕情殿上俯瞰眾生時,俯瞰天下時,那種悲憫天人的情懷,既飽含了他師傅對他的囑託,也源自于自我修行千年的悟道。

儘管此時的白子畫修行第一,武功第一,美貌第一,清絕第一,但是他內心深處還是有對人間的困惑的。此時的白子畫,還沒有勘破生死,也沒有悟透情愛,他已經臨近登峰造極,但是卻還是差了那麼一層淬煉。

而這個淬煉,就由白子畫的婆娑劫(又叫做生死劫)--花千骨,陪伴他來完成。所謂婆娑劫,非災非難,而是一個人;只是如若能安然度過此劫,就能衝破天地,否則,便要身敗名裂,萬劫不復;何止是上仙,其實我們普羅眾生,也在際緣中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婆娑劫,而結果也是一樣的,要麼崛起,要麼滅亡。

人們設想中的劫難,應該是面目可憎,讓人心生畏懼~~可現實是,花千骨是一個16歲的青春少女,她情竇初開,懵懂癡情,善良溫柔,如開在柔波中的水蓮花一樣,讓人忍不住捧起來撫摸那柔軟的花瓣,那花色粉純,似乎把看花者的面頰都罩上了一層淡淡的粉色。這樣的劫難,難以分辨,也不會相信~~可一旦觸碰陷入,便只能安慰自己

「子遇避之,反促與之,既來之,則安之,這才是生存之道」

這是白子畫在陷落到對花千骨的情愛中的一段自白,也是他安慰自己的良藥;這句話的魔力就是,儘管白子畫知道自己將花千骨拉到身邊,拉到日常生活中的時時刻刻,是一種近乎毀滅的嘗試,是猜不到結果的賭局,可是他既然義無反顧的做了,就做下去吧,因為既來之,就安之若之,且走一步,看一步。他用自己已然超脫的出世情懷,實踐著最為入世的煙火日常。

而善良溫柔的小骨,她好像就是我們自己,是我們16歲的影子。每一個16歲的少女,都會懷春,都會在愛情開始的最純潔之時,供奉一個無可褻瀆的人,一個映射。少女花千骨在和白子畫的朝夕相處中,真真切切的感覺著白子畫的冷和熱,遠和近,微笑和沉默,親近和疏離,疼愛和嚴厲;他的熱,近,微笑,親近和疼愛,先是點燃了花千骨的愛;而他的冷,遠,沉默,疏離和嚴厲,又燃燒了花千骨的愛,讓這份愛變的焦灼和渴望。她在內心深處,是渴望著回應的,但是清醒的意識又在拼命的壓抑著這份感情,只是那份感情,慢慢變得濃烈,就好像火山岩被摁扣在蓋子下,儘管它還沒有噴薄而出,但是卻在時時刻刻的尋找著機會,準備傾巢而出。

而傾巢而出的前奏,就是花千骨冒天下大不韙,用神器去救身中劇毒的白子畫。

那時候的花千骨,儘管做著一件極其危險,又萬劫不復的事情,但是她是如此的堅定,又無所畏懼,那種眼神中所流露的可以為愛人犧牲一切的勇氣,又令人心碎,又令人惋惜。她知道自己也許在做一件錯事,可是為了愛人,那錯事也錯的理直氣壯,錯的心甘情願。所以,當她最終用炎水玉(或者女媧石)救了白子畫,並最終以罪人的身份押解回長留時,她那種堅毅的神色,還是沒有改變。

在我看來,與其說是花千骨犧牲了自己去救她的師傅,倒不如說是她在用一場悲壯的青春,去守護心中的愛情;她不願自己的愛卑微,可是師傅太高太美太遙不可及,她除了用這種慘烈的方式去澆灌她的愛,別的,都無法使自己能夠與師傅並肩。

這就是女人的愛情。

後面的故事,只不過就是一個女人在愛情中受了傷,被欺騙,被背叛,被傷害,然後最終脫胎換骨,成為了主宰的故事

只不過,這時的花千骨已經不復16歲的少女之懷。但如果問我,我好像更喜歡花千骨成為妖神時的那種淩厲和美,因為不是所有痛苦的經歷都能換來如妖神一般的能量和美麗,這需要一個人的心境,修養,還有在處理痛苦時的擔當和修煉,萬事俱備,才能成為妖神,缺一不可。

而白子畫,他是在花千骨死在他劍下之後,才忽然間勘破了生死,看破了情愛紅塵。從他中毒,到解毒,從他刺向小骨那101劍,到帶她承受64根消魂釘,從他看著花千骨從蠻荒逃回人間,再從雲宮(長留海底)突破囚禁,成為妖神。這所有的過程,白子畫都一直在踐行著他“既來之,則安之”的原則,可是這時的“安之若之”,卻讓作為觀眾的我們,又愛又恨;愛他對小骨那不可說的疼愛,愛他默默承受的一切和深不見底的牽掛;也恨他,為什麼不說?為什麼不表達?為什麼不能再走進一點點,退讓一點點,如果他能夠,也許這結果一切都不一樣了。

可是,他,必然要走過這一遭,經歷過這一切,體驗過失去千骨時的那種真實的絕望,他才能勘破一切,才能算是渡過了這個婆娑劫,少一步,缺一天,都不完整,都不能成全白子畫之為白子畫。

其實,現實應該是,花千骨最終死在了白子畫的劍下,然後灰飛煙滅,就好像是她從未出現過一樣,完成了她神的使命,成全了白子畫升入新的修為,也成就了一個堪為天下擔當的守護者;所以絕情絕念,並不是真的無情無念,而是大情大念,是大悲大喜後的頓悟,才發現一切不過雲煙,失去和得到不過是一瞬之間,沒有什麼能夠永恆,所以也無所謂留念,沒必要執念。

可是,這樣的結局太過於傷心傷肺,畢竟凡塵俗世中的我們,不需要也不願意大徹大悟,我們更喜歡執著身邊的小幸福,小團圓,追求簡單平凡的幸福,好像覺得這樣的幸福才叫幸福,才讓人安心,才能支撐我們去工作,去生活,去相愛,去奮鬥~~所以,電視劇和番外中的白子畫和花千骨,還是回歸到了這樣幸福,白子畫不再做天下第一,不再當長留掌門,他守著,抱著花千骨,把她真真切切的摟在自己懷中,住在桃源世外的山間小村,填滿著作為凡人的我們每一寸有關平淡幸福的想像和定義,這是我們的想像,也是我們的願望。

其實問問你的心,你更想要哪個白子畫?是會笑,會皺眉,會有煙火味,斜看夕陽的厚實背影;還是身披白袍,懸掛宮羽,輕舞天地間,眉宇清冷的守護上仙?

這是從第九重天到第十重天的距離,中間隔了一個花千骨的距離。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劇評] 至情至聖 愛到走火入魔的白子畫

原文取自:
至情至圣 爱到走火入魔的白子画
作者:爱耶魔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526454/

        我喜歡《聖傳》夜叉是我二十年來的夢,如此執著的保護一個人,強大的外表下有那麼一對溫柔的眼睛,一顆溫暖的心。對於《花千骨》給我的感覺就是聖傳的翻版一樣。同樣都是對方的生死劫,同樣都是如同父愛一樣的保護她,同樣都是有一個人能夠看破命運的推動著事情發展,女主同樣的都是會給身邊的人帶來不幸甚至死亡,女主也都是會毀滅天下,男主也都是天界第一。
   
        不一樣的是花千骨寫的是有那麼多人愛她,仙界的頂樑柱白子畫,妖魔兩介的魔君殺阡陌,人間的帝王軒轅朗,跳出六界的異朽閣閣主東方彧卿,他們對她都是滿滿的愛,而除了白子畫的愛,其他都是有原因的有目的的。《聖傳》的女主阿修羅也是有很多人喜歡,有如同父愛的夜叉,其他的都是朋友之間的喜歡,無論是夜叉還是朋友的喜歡都是單純的不帶目的的。甚至都是願意為阿修羅付出生命的喜歡,所以朋友的感情並不比愛情差多遠。

        白子畫,心懷天下,至情至聖,凡是以大局為重,以保護天下蒼生為己任,看似大愛無私,其實是最無情的人,內心是千年寒冰,永遠都堅持做自己覺得是對的的事情,無論多麼的殘忍。不允許自己愛別人,甚至不允許 別人愛自己。 給我感覺他就是一個機器,沒有自己心的按照程式設定的做對的事情。花千骨來了,他才慢慢的有了情緒,有了一個人在他心中的不一樣。身為白子畫的生死劫本身就是讓花千骨和其他人在白子畫的內心區分開來,多了幾分的關注。後來看著小骨為成為他徒弟而努力,看到小骨和霓漫天在仙劍大會上不要命的比劍,當子畫用斷念幫她的時候,其實白子畫已經對小骨有了私心了,雖然不是愛情,但是足以把小骨和其他人區分開來,排除眾議的收排名第三的花千骨為徒

      「我白子畫此生只收一個徒兒」

      「若花千骨有行差走錯亦全是弟子教導不力之過」

       到這裡為止,花千骨已經成功的成為了白子畫生命裡特別的那個人。  

         之後在絕情殿裡,手把手教花千骨彈琴,陪花千骨吃飯,讓花千骨玩弄自己的頭髮,花千骨走火入魔的時候用自己的百年修為為小骨解毒還讓她成仙,而回報只是想吃小骨做的一碗桃花羹,還有小骨不小心偷看到他洗澡,主動給白子畫請罪讓他責罰,白子畫千年寒冰的臉居然有了窘迫的表情,他這個時候更多的是像父親一樣的愛著小骨,總是叫小骨走路慢點,擔心她,關心她,照顧她,保護她,疼愛她,當他發現小骨愛上自己的時候,他不是和小骨拉開距離,而是聽之任之,和白子畫長期相處下來後,小骨就已經超越了他的一些底線,成為他內心評判標準之外的一個人。      

        在知道太白山小骨有難,白子畫先是出乎意料的把長留的鎮山之寶流光琴讓人給小骨送過去,然後又不放心的親自趕過去,還因為太擔心小骨的安慰而和敵人對戰時慌了陣腳,一直都是站在六界之外俯視眾生一切皆在他的手掌之中神一樣的存在的白子畫何曾這樣慌亂過?!救下小骨之後她當眾抱他,久久不肯放開,用崇拜的嚮往的卻又帶著深深戀慕的眼神看他,他也只是有些不適應,並沒有拒絕,還把小骨身上的毒吸入自己體內。這種當著眾人的寵愛已經又上了一個臺階了吧。

        知道自己的大限要到了,為了小骨能夠獨當一面,還帶她遊歷人間,人在知道自己的死的時候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最放心不下的人,那也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人,在遊歷人間的時候白子畫居然還想“他若沒成仙的話終日領著這個鬼靈精怪的小傢伙遊歷江湖說不定又是另一種生活”,像白子畫這樣看破紅塵,看破世間,甚至看破生死的人,居然會有一絲絲的私心,為自己的私心,如果這樣生活也是不錯,這時候他那顆千年寒冰的心,已經因為小骨而為自己跳動了吧。還記得風雪中小骨壯著膽子第一次牽子畫的手,白子畫不但沒有拒絕,還擔心小骨冷了用手搓小骨的手幫她取暖,然後溫柔的牽著她走完他們最後的一段甜蜜路程。    

        當小骨中毒了,明知道這毒無藥可救只有死路一條,白子畫還是第一時間毫不猶豫的把毒吸入自己的體內,而且還想用自己最後的一點力氣幫小骨脫離險境,在這個時候心懷天下,慈悲眾生的他,終於已不顧自己肩上的責任,不計後果的為小骨捨命,我相信無論這個時候是父愛也好,是情愛也好,早已超越了生死,只是希望對方活得好好的。這個時候小骨已經成為這個世界上對於他來說最最重要的一個人了吧。 回到絕情店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先是為了小骨少擔心,隱藏著自己的病情。知道喝了小骨的血可以延長壽命,他卻是奮力的克制著自己,白子畫為解小骨的毒可以犧牲自己,但是卻不願意因為延長自己壽命而吸小骨的血,一方面是他的高傲,一方面小骨是他最愛的人,不忍心傷害她。 其實從小骨為了讓白子畫吸血,而每天放一碗自己的血在白子畫房間門口,白子畫不喝,她第二天就再換一碗,連續做了五天,對於白子畫來說這個血有多大的誘惑,他居然可以堅持五天一滴不碰。而對於花千骨來說,你不吸,我就每天放,直到你喝為止。當白子畫吸她血的時候他就輸了,他不是輸給了毒,是輸給了他想多幾天時間給自己安排好天下的事,是輸給了他想多活幾天多陪陪小骨的心,最重要的是輸給了他對花千骨的留念對她的放心不下。吸花千骨血的時候他明明可以,可以吸手腕,但是他卻抱著她吸了頸子,這是一個多麼曖昧的位置,而且一次又一次。最後小骨為了克制自己不發出奇怪的聲音,而咬破自己的唇,白子畫居然為了吸血而吻了上去還把小骨壓在身下。

『雖一時失去意識那參雜著血腥的溫暖柔軟卻叫他想要品嘗的更多』

        雖然是他在失去理智走火入魔的時候做的這個事情,但是換個物件,我相信白子畫也是做不出來這個事情,就像酒後亂性,不是對誰都能亂的,更何況是白子畫這樣千年寒冰的人。這時候對小骨的愛是已經有了吧,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當小骨把白子畫毒解了,成為毀滅六界妖神,白子畫這個大愛蒼生的機器人(因為他太聰明,太睿智,太無情,太有原則......),居然會為了保護小骨而推翻自己的程式設定,把小骨再一次的放在了自己的價值觀、原則之外用自己的封印保護了小骨,還用南無月給小骨當替死鬼。這是那個大公無私的白子畫嗎?! 這是那個堅持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的白子畫嗎?! 在小骨犯下了彌天大禍之後,不但沒有驅逐她出師門,就連讓小骨受到懲罰的八十一根消魂釘,也只讓小骨受了17根,而自己卻受替小骨了64根,這是消魂釘啊,是可以讓仙人魂飛魄散的東西,他卻用剛剛恢復的仙身,用才和殺阡陌大戰後受傷的身體,為小骨接受了懲罰,雖然用斷念刺了小骨101劍,不過也只是因為知道她身負妖神之力,馬上就會好,而給眾人一個交代而已。

        最讓人感動的是明明他都為她身負重傷了,明明他都暈倒了,但是他卻醒來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一個人去天牢看小骨的傷勢,還用內力替她療傷,抱她在懷裡。心裡滿是不能保護這心愛的徒兒的周全的內疚。而此時他已經完完全全的瞭解到小骨對他的愛意了。(尊上我們可不可以不要這麼明顯的表達愛意......)

        當摩嚴把小骨逐到蠻荒,白子畫雖然明知道她有妖神之力,卻也派哼唧獸去保護小骨,自己卻在這一年裡面日夜想辦法如何能救小骨出來,又如何保全蒼生不被小骨所破壞。日夜思念著小骨,以至於在昏迷不醒的時候說想吃小骨的桃花羹。 但是,徒孫冒死給他做好了桃花羹他卻可以點兒都不吃,只是看著它,想小骨。你這樣是要表示你只吃小骨做的東西嗎?尊上,要這樣絕對的愛著小骨嗎?為她守身,為她守心,還要為她守胃。

        殺阡陌又一次為了小骨的事情來和白子畫打架鬥毆,白子畫也全力以赴的和他廝殺,古人說得好,兩個男的打架一般都是為了女人。睿智如他,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怎麼可以避開和簡單直接的殺阡陌廝殺,明明他自己有那麼重的傷。而對方現在是有多厲害,但是還是賭氣的和殺阡陌打個你死我活, 在他廝殺後,身負重傷不省人事時,小骨讓他吸血,他又走火入魔了,但白子畫口中卻是痛苦的喃喃念著小骨的名字,霸道的親吻著小骨,撫摸著小骨,內心無限的痛苦的糾結著,走火入魔不過是把白子畫那深藏內心的對小骨的愛對她的欲望被激出來了,當時白子畫有明顯的清醒一些,但是還是沉醉在眼前人的懷裡,因為這是他想要的。這時對小骨的愛已表露無遺。

        在瑤池上小骨救南無月,卻為白子畫中了三劍,白子畫發誓從此不再傷害她,而且就算是眾人都知道了小骨是妖神,但是白子畫卻眾目睽睽之下,只是收了小骨,而沒有殺她也再沒有了之前的懲罰,如果上次消魂釘是他隱瞞眾人的包庇小骨,但是還是給眾人一個交代,那麼這次就是他廣庭大眾之下的包庇小骨。這種愛已經由暗到明瞭。自己把小骨關押在長留山的海底,讓她生活在藍天白雲,與魚兒嘻嘻之下,自己卻辭掉了掌門的職位在一旁日日夜夜的陪伴了小骨十六年。

        當小骨成為妖神,表明與白子畫斷絕關係,讓白子畫失去仙身,成為凡人,白子畫這個時候心裡卻想的是如何挽回小骨。口口聲聲的說是去雲宮殺已經對六界有著毀天滅地的威脅的妖神花千骨,但是,去了也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答應小骨的無理取鬧的要求,夜夜陪小骨入睡,把吸他的血當作安眠藥,把他當作床墊相擁入眠,雖然除了吸血,其他什麼事情也沒有,也任憑六界的人謠言滿天飛把他們的關係傳得多麼不堪,師徒夜夜同床共枕。如果說瑤池上是他對小骨的包庇、小骨愛他的事情有暗到明,那麼現在就連他和她同床共枕的事情,所有人知道也無所謂,他只是想挽回小骨,讓小骨不要一錯再錯,成為毀天滅地的人。現在小骨做什麼他都可以不在乎,但是唯獨不能讓她毀滅六界。這個可能是白子畫最後的底線了。

        另一方面對於白子畫來說,小骨的命遠遠比自己重要,小骨所有的錯他都可以原諒,替她承擔後果,包括小骨愛他,他都可以接受,可以用六界的安慰做賭包庇小骨,但是他不能接受自己也愛上小骨的事實。他是那麼一個頑固的人,怎麼能接受自己也愛上自己的徒弟這種事情,是因為愛而一次又一次的包庇小骨,那麼就說明自己之前的事情做錯了,花千骨做了什麼他都可以接受包容,但是唯獨不能接受自己也愛上小骨的事實,因為這個事情表明了之前都是他做錯了,但是在他內心裡覺得自己保護小骨是沒有錯的,進一步他連自己愛小骨的心都否認了,認為是自己的愛錯了。對於他來說第一重要的是信念,其次才是六界眾生,他發現小骨比他命重要,和守護六界安慰一樣重要,但是愛上花千骨就是挑戰了他的信念了,所以為了證明他之前做的是對的,保護花千骨是對的。他連發生這一切的根源是他愛上了小骨的事都可以推翻。由此可見,這是一種怎樣的愛。

         當小骨知道他愛她,當他也不得不面對自己愛她的事實時,
       
         小骨用選天下人,還是選自己?

         這個每一個愛到骨髓裡的傻女人都會問的愚蠢問題,來折磨白子畫。小骨不但問了,還用幻境讓白子畫真真切切看到了六界在她手中倒塌,血流成河,看著六界因為自己的包庇而生靈塗炭,看著完全妖化的花千骨,

       「白子畫聽見無數個聲音在心底不停呐喊。

           六界何干?天下何干?我只要你……」

        此時白子畫其實心裡已經選擇了她,只是大愛天下的他,確實受不了小骨手上的血流成河,也知道小骨做了這個事情之後,神格會崩潰,也會玉石俱焚,所以他選擇成全了天下,卻以死與小骨相隨,表明沒有她已經生無可戀。那個心系天下的白子畫,如同聖母的白子畫,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已是對花千骨愛到了極致。但是已經氣絕的花千骨卻連這樣都不給白子畫一個成全:

     「以神的名義詛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傷不滅!」      

     「白子畫今生所做的一切我從未後悔過。可是若能重來一次我再也不要愛上你。」        

       花千骨設計白子畫殺死了自己最愛的人,卻剝奪了白子畫死的權利,讓白子畫永生永世的活著,痛著。白子畫又輸了,就連絕情絕義這個他最辣手的事情,他都一敗塗地的輸給了花千骨。
         
       最後只能仰天大笑起來雙目赤紅滿臉都是淚水。

    ……

    你怎麼可以這麼殘忍。

    讓我親手殺了你之後留我一個人?

    想要什麼你說就是了。不管對的錯的我都給你。

    愛給你人給你。

    六界覆滅幹我們何事?這些人是生是死幹我們何事?

    我帶你走去哪裡都可以你想怎樣行。

    只是不要離開我……

    ……

        這時候對於他來說六界早已沒有花千骨重要,而自己始終堅持的信念,早已被花千骨推翻倒地,心頭只容得下她再容不下那麼多的是與非對與錯了。對於這個時候的他來說花千骨就是他的所有。白子畫是小骨的神,只有他活得好好的自己才能安心的活著。但是對於白子畫來說小骨不只是他的神,而是他的全世界,只有她在身邊他才能活下去,否則就是生無可戀,活著也是毫無意義。所以,白子畫愛小骨更甚。

        還好這個故事是果果在大學的時候寫的,那種年齡容不下太多的悲傷,最後小骨還是輪回轉世了,成了一個小癡呆,而白子畫卻在這個時候為找到小骨而瘋癲了三十年。當小骨失去記憶了,成為一個傻丫的時候,他悉心照顧,無微不至,什麼都為她做,當保姆洗衣服做飯打掃房間甚至幫她洗澡穿衣,當師傅教她認字寫字交她所有的事情,督促她鍛煉身體,晚上還是免不了當她床墊的命運,當小骨一點一點的長大,她說想嫁給別人的時候,他為了讓她留下來不離開自己。居然說出:

       「小骨,你不是一直想要師父嗎,是不是……是不是這樣……你明日便不會走……」

        這種卑微到極點的話,用自己的身體留小骨下來的想法都有了,原來的他明知道小骨想和他有肌膚之親,但是他都拒絕了。哪怕是在愛上她之後被下了春藥,他都狠狠的拒絕了小骨,但是現在的他居然卑微到覺得自己只有用身體可能還能留下她,除了身體沒有給花千骨,他什麼都給她了。愛、心、命、信念,最最讓人不可置信的是,他和這一世的小骨親熱的時候居然會覺得懷抱裡的是另一個人,會覺得內疚!就是因為她沒有小骨的記憶,覺得自己是背叛了原來的小骨,天!這明明就是小骨啊,轉世投胎的小骨啊!這是怎麼樣一種絕對的愛啊。

終於在果果虐了白子畫千百萬遍之後,他最後終於和小骨回到了絕情殿成了親,成為了一個什麼事情都為小骨考慮,細心照顧小骨的居家好男人。
     
        如果說在遇到小骨之前 白子畫是大愛天下,至善無情的人,那麼在最後小骨卻成為了他心裡唯一勝過一切的那個人,和她在一起是自己最想要的事情,但是,小骨的想法,小骨的願望,小骨的幸福,小骨的安危是淩駕於一切之上的。雖然他還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樣子,但他對小骨的愛,已經讓他卑微到塵土裡去了吧。
         

      很多人愛殺阡陌,但是我卻獨愛白子畫,愛他的一切,可能一喜歡又是幾十年吧,如同愛《聖傳》的夜叉王二十年是一樣的。

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劇評] 論花千骨的三觀

原文取自:
浅论花千骨的三观
作者:绿水荷香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587870/

花千骨一直是相信白子畫的,她的相信是在她為個人考慮的時候無比深信白子畫的三觀和決策從不懷疑,有兩個點可以證明:

1.白子畫對自己的父親見死不救 忐忑告知她時她有一時的崩潰但最終選擇了相信白。
2.像垃圾一樣被扔在蠻荒的時候 任憑竹染如何扇風挑撥 她在自己知道自己身負洪荒之力之後選擇了相信白理解了白的「苦心」。 堅決要待在蠻荒了盡餘生。

然而她在除了與白的這種信任的師徒相處模式之外,她還是其他人的依靠。那些曾經對她好的把信任完全交付於她的殺阡陌和南無月,在他們脆弱的時候她則有責任保護他們的安全。這種家長模式的開啟使她希望事事周全萬無一失,只要有為人父母的一天就可以理解她的這種焦慮心理,「會不會有意外,千萬不能有任何閃失」。這正是白子畫教導過她的對責任一種承擔的態度。

花千骨的意識裡沒有『正邪』之分,只有對她好和不好的,做好事和做壞事的。殺阡陌雖然是魔君,但是他被所謂正道逼迫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妹妹,從此不再意於爭奪神器,退隱江湖爭鬥。所以在花千骨的眼裡他沒有錯。而白也間接縱容了這一點,在他默許花將流光琴借出安撫殺喪妹之痛時就給了花千骨一個肯定的暗示,讓花這時相信白是認同自己的三觀的,從諸如種種此類細微事情的走向中可以說是白一手養成她的善惡三觀。

她把南無月教導了一番,正因為她也曾是不祥之人,但在被白教化之後便一心向善,所以她認為有能力並不是錯,錯的是人性的貪婪。

她為了南無月走出蠻荒雖然是家長模式開啟後的一種求保萬全的擔心,但她至始至終並沒有失去對白的信任,或許說她只是想親眼見證白究竟是否違背了對她的承諾。所以說她在本心上是信任白,然而白卻最終讓她失望,宮鈴斷,東方小月死,在這種情況下她也謹記白對她不為害蒼生的教誨。儘管嘴裡說失望,行動上卻依然按照白的教誨作為讓單春秋離開。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全身交付的信任。

到現在為止,花對白都是一種滲入骨髓般的信任。而白呢,在實踐自己以蒼生為己任的過程之中,他的三觀戰勝了私心嗎。摩岩為了所謂正道殺了南無月,殺了李蒙。而東華誤殺了東方的父親。這些死的人本來也是無辜的人,罪不致死,白為了包庇自己的同僚,卻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用對錯之論來企圖狡辯是非,難道就不是一種自欺欺人嗎。

白的內心有猶豫有矛盾嗎。答案是肯定的。不然他就不會在教導花的時候只把好的一面教育給了她,就像是造夢者為了成就自己一件完美的作品,只讓她去相信善,比如在她對霓漫天起了殺心之時狠狠教育了她。連霓漫天這樣花千骨眼中的壞人都罪不致死,花千骨必然覺得小月東方和東方父親又何辜? 這個時候花千骨三觀便受到了挑戰,內心開始累積出對白的失望。

她不認同白對這些事情的處理方式和對錯之分,正是對白子畫教導她心存善念的三觀所導致的。所以她說相信,是相信著善惡之念的三觀教誨,不害人,不濫殺無辜,不心存邪念,她的所作所為一直在救人,沒有殺過一個人。

請問這樣的花千骨,怎麼就辜負了白的教誨了,怎麼就讓圍觀者感到尷尬了?反而正如殺阡陌所說,白做的還不如她,白為了所謂正道同僚,包庇了多少草菅人命的犯罪事實!

劇情走到現在,充斥著很多倫理悖論,拋開花千骨瑪麗蘇的外皮,它的框架其實可以昇華到眾生平等主義與一錘定人生死的專制主義之間的抗爭。摩岩是後者的典型代表,白卻在正義與人情矛盾中痛苦地成為潛在的幫兇,花作為草根出身更能體會到平民疾苦於是就成為突破這種專制桎梏的革命形象。世上並沒有絕對的對錯,沒有人生來就比別人高貴,再渺小的螻蟻只要是善的都有存在的權利,有罪之人只要從新改過就可以有贖罪的機會。花正是秉著這樣被白一手養成的三觀行事。而她作為白一手鑄造的大善大愛的完成品也會潛移默化的改變白,讓白意識到自己本身並沒有那麼重要,一直守護的所謂正道秩序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人性裡的善與愛,那些真正能溫暖人心的力量!如果人違背了自己善良的本心去維護這所謂的秩序,去承擔這所謂的責任而幹壞事,那這些責任秩序不要也罷!

所以說花千骨看似是白的生死劫,其實是救白出罪惡泥濘,認清自己三觀導向和真實需求,找到心靈歸宿的救贖力量。也是給看劇者上了一堂關於愛與平等的心靈教課!

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書評] 只評《花千骨》小說,刪掉掐架部分

原文取自:只評《花千骨》小說,刪掉掐架部分
作者:从北极到赤道的小龟 


初看《花千骨》是在我身心都非常痛苦的一段時期,一開始並未吸引我,只當是鬼故事,隨著劇情鋪展開來,一層層推進,讓我欲罷不能,花了兩天時間躺在床上,隨著小骨開心流淚。看完了,不覺得過癮,又把重點情節翻出來重新看了一遍。少有書能讓我立刻回味,而《花千骨》做到了。在現實的痛苦中,是《花千骨》讓我把情緒宣洩其中,帶我走出了怨天尤人的苦澀。在之後的一年多裡,有時候晚上睡不著覺,或者臨睡之前,會再把《花千骨》拿出來,細細讀幾頁,心滿意足的入睡。一切情節已經了然於胸,可是文字卻仿佛有魔力,仍然可以牽動我的情緒,任由思緒陷入其中。在這時讀《花千骨》更多的是細細揣摩裡面的每個人物。聽聞《花千骨》再版了,毫不猶豫買了回來,舊版已經找不到,仍然買了影印版。看了不少小說,也有讓我流淚,感動,但近三年來,只有《花千骨》讓我有收藏的欲望。作者是在上大學時寫的,而我卻是在工作好幾年後才讀的,有人說這本書小白,只能說各花入各眼,這本書戳中了我,在我心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花千骨》讓我如此喜歡,小骨佔有絕大部分因素。她堅強,勇敢,聰明,善良,而且很努力。她所有的一切都是她努力得來,機緣巧合的因素不是絕對。比如當初小骨想要成為白子畫的徒弟,沒有背景,一進來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面,但是為了那個目標,執著地練習,終於憑著努力從差班生一躍成為新晉弟子前幾名,落十一和班主任欣賞她的努力都想要收她為徒,而最終白子畫選中了她。白子畫選擇花千骨不是沒有鋪墊的,有了之前嶗山滅門報信的因緣,白子畫是認識小骨的,最終收她為徒,也絕非只是因為她體質特殊,命格奇特,她的努力和實力都看在他的眼裡。

再來就是溫馨的師徒相處階段,白子畫也沒有教授花千骨,一切都是她自學,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小骨自得其樂,她也害怕寂寞,但是沒有胡鬧,刻意引起師傅的注意,而是借由吃飯得到一點陪伴的時間。這部分情節裡,最喜歡的是小骨和師傅一起外出修行,那月光下小骨在船上,看著師傅在湖中舞劍,如果一切都停留在那一刻該多好。

再看配角,雖然有嫉妒小骨的人,但是也有真心喜歡她的人,有著一幫朋友的她,時不時溜下去玩,還偶爾有東方寫信,殺姐姐偷偷找她玩。小骨是以師傅為中心,但是她的世界從來不是只有師傅。她很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我喜歡果果這樣的設定,何必一定要淒苦纏身?

《花千骨》的故事裡東方、殺阡陌、軒轅朗為什麼會喜歡上小骨都有交代,包括軒轅朗莫名其妙的感情,小骨也親自不客氣地說過。小骨明白什麼是愛,對於東方他們對她的喜歡,她也用心去回應,卻是坦坦蕩蕩的。

小骨是為了救白子畫偷神器,慢慢一步步走上妖神之路。故事情節波瀾起伏,雖然篇幅很長,但是脈絡清晰,高潮迭起,從偷神器,變成妖神載體,長留會審,毀容流放入蠻荒,從蠻荒殺回救小月,被關押在長留海底直到糖寶死掉變成妖神,成為冷情妖神後和白子畫的癡纏,到最後決絕的死亡。

《花千骨》裡人物性格分明,塑造立體,小骨一直是自強自立的,小骨成了妖神是因為哀莫大於心死,處於力量的最高端,她放縱竹染的欲望,無所謂對錯,無所謂正邪,無所謂天下蒼生,她連自己重要之人都沒有辦法保護好,她要那麼多大愛有什麼用?這個時候的小骨是冷情的,但是也是果決的。

最後想說說小骨和師傅的感情。小骨為救師傅偷神器,是因為師傅先不顧性命拼死救她。在小骨偷了神器進入了妖神虛空,白子畫知道小骨成了妖神之力的載體,沒有殺她而是用己身之力封印住小骨,他為小骨做了錯事,縱使他知道是錯的,但是仍然毫不猶豫地做了。

在嚴懲小骨的大會上,白子畫親自動手打入17根透骨釘在小骨身上,看似殘忍,但實際上他知道小骨有妖神之力護體,不會因此而殘廢。同時自己也承受了64根透骨釘,承受了沒能好好教導他的自責。白子畫中了神農鼎的毒,功力幾乎喪失,還危及生命。

白子畫下令任何人不能接近小骨,但是摩嚴和惡毒女繞過了他的命令,他知道小骨被流放蠻荒,放了妖獸去幫小骨,只是他不知道小骨被毀容,他不知道小骨在蠻荒會過得那麼艱難。小骨從蠻荒出來,在搶奪小月時碰到了白子畫,白子畫刺傷了她,但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幻夕顏控制,在這裡,我到現在仍懷疑,為什麼白子畫沒有機會告訴小骨他要燒死小月背後的原因。白子畫把小骨關在長留山海底16年,他也陪伴在外面16年,他以為只要這樣就可以停留在那裡天荒地老,只是糖寶卻被殺死了,小骨終於生無可戀,衝破封印成為了真正的妖神。白子畫就算成了凡人也沒有放棄小骨,而是選擇去陪伴她,去解救那些被俘虜的仙人。

他可以默默地為小骨做一切他認為的錯事,他可以和她同床共枕,他早已知道自己對小骨的感情,但是他不會說也不會承認,因為那是錯的,他不能帶著她一起錯。小骨是他幾百年下來遇到的劫數,他所有的原則在小骨那裡都打了折扣。他沒有辦法帶著小骨遠走高飛不顧一切,也沒有辦法親口說出愛,而是選擇一起死來成全他的原則和愛。但是小骨更決絕,終於在這場感情中,小骨沒有一再委屈,她知道白子畫要陪她去死,連這個機會都不給他了。心疼小骨,也心疼白子畫,兩個都是執著的人,一個執著於愛,一個執著於對。當執著於愛的人放棄了愛,執著于對的人才明白那個“對”沒有“愛”來得重要。

讀果果的後記,每個女孩的心中都有那樣一個師傅,只要遠遠地看著就好了,是潔白而不可褻瀆的。本來我心中沒有這樣一個師傅的,但是果果寫出來以後,才發現,真的,真喜歡花千骨對師傅的執著,真喜歡白子畫這樣的師傅。白子畫這樣的人物也只有女生寫得出來,那是對最純潔愛情的嚮往,和情色欲望無關的柏拉圖。

一直想寫書評,卻不知從何寫起,看到有說只知道虐,瑪麗蘇,小白,洛麗塔,但是這些只是表像,透過這些表像看下去,是波瀾壯闊的故事,是性格鮮明的人物,是堅強執著的愛情,是果果寫出了無數女生心中曾經有過的夢。

少女情懷總是詩,致果果,雖然看到這本書時,我的青春早已過去,但是慶倖我的心仍然會被感動。

華麗麗地分割線
===================================================

把某些掐架部分刪掉,大致還算通順,留下了我最想要表達的部分,本來想補一點電視劇的感想,卻發現語言匱乏,只能說電視局裡沒有小說中的感動,反而殺阡陌和東方的更打動我……

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心得] 花千骨--觀後心得

原文取自:
PTT
https://www.ptt.cc/bbs/China-Drama/M.1467143655.A.591.html


作者kevin85421 (安安)                                                   看板China-Drama
標題[心得] 花千骨--觀後心得(雷)
時間Wed Jun 29 03:54:00 2016
-----------------------------------------------------------------------------------------

花千骨讓我想起了金庸的<神鵰俠侶>和<連城訣>,但是同樣是師徒之戀,同樣的驚世駭俗,但白子畫沒有楊過的灑脫,因為他肩上扛著的是長留,是正道,是天下眾生。

    而小骨則讓我想起了<連城訣>裡的狄雲,同樣受盡了所有委屈,眾叛親離,但狄雲和小骨他們始終是善良的,沒有想要傷害別人。如果要說不同的話,那就是我看<連城訣>時不希望狄雲去報仇,不希望他被仇恨蒙蔽了雙眼,但是在看小骨時內心卻希望小骨可以真的去報仇,因為她過得太壓抑,壓抑的令人鼻酸。

    "執念"與"放下"貫穿整部劇,太多人因為執念付出了代價,小骨對於子畫的愛是執念,東方的仇恨,子畫的兼容天下,紫薰的為愛墮仙這些也都是執念,有些人為了他們一生所信奉的執念付出了太多,甚至是付出了生命。但是因為這些執念,使得他們變得有血有淚,有愛有恨,不再是神壇上可望不可及的神,而是跟我們一樣的人,有血有肉的人。

    到了最後,所有人都為了他們的執念付出了代價,愛也好,恨也罷,都隨著時間過去了,最後大家都學會了放下。但是學會放下的代價,實在是太過於沉重。

    白子畫如同殺阡陌所說的是天下間最狂傲的人,所以他沒有逃避生死劫,所以他覺得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在他眼中只有對與錯,沒有值得與不值得。所以他為小骨所做的一切他都選擇不告訴小骨,他沒說那六十四根銷魂釘,沒說他封印了洪荒之力,甚至連他愛她也沒說。白子畫可以說是個極其細膩體貼的人,但是他始終不懂小骨,最後一集絕情池水傷疤那段,當子畫說:

"一條傷疤,算得了甚麼,愛妳又如何?不愛妳又如何?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在一起的。"

    我想此時子畫只希望小骨能夠恨他,因為他知道小骨不恨任何人,小骨只恨她自己,其實真正的絕望並不是與天下為敵,而是內心充滿不甘與痛苦,卻不知道該恨誰,該去找誰報仇。子畫希望小骨能恨他,這樣小骨就有活下去的動力和活下去的勇氣。

    但是子畫不懂小骨,因為小骨至始至終都沒有恨過他,所以小骨最後才會選擇以生命作為賭注,來做一場豪賭,最後小骨被子畫用悯生劍穿胸刺過,並且詛咒他,或者說祝福他,最後小骨賭贏了,

   "我以神的名義詛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傷不滅"

    小骨從頭到尾只希望,子畫能記得她,生生世世的記得她,而且要過得好好的。小骨未曾後悔愛上子畫,但如果可以從來她寧可沒愛過子畫,因為這份愛情實在太苦太苦。

    故事的最後,沒有正邪,沒有對錯,沒有恩怨,只有倔強的兩個人,心心相印,依著月光,輕輕訴說著我愛妳。一個曾經內心只有天下沒有自己的男人,放下了天下,放下了長留,放下了一切,學會了如何愛自己和那個女孩。而那個無怨無悔的傻女孩,孤獨了一生一世,在重生之後她不再孤獨,因為有個男人會寵她愛她。他們會永遠幸福的,對吧?

後記:

好久沒有為了一個故事如此動容,不知不覺就寫了這麼多,雖然還有好多想說的沒說,像是我最欣賞的殺阡陌,最恨的霓漫天,不知在何時這些故事這些人,走進我的生命中。

2016年6月4日 星期六

[觀點] 《臥虎藏龍》:此生,要真誠地對待自己

原文出處:
《臥虎藏龍》:此生,要真誠地對待自己 -- 張硯拓
https://sosreader.com/hiddendragon_yentuo/


今年一月中,為了準備演講再一次重看《臥虎藏龍》,明明都滾瓜爛熟了,卻在最後被一句未曾在意的對白給擊中,淚流不停。那是在窯洞裡,李慕白已逝,趕回鏢局配藥的玉嬌龍快馬奔來,卻依然來不及。她懊喪地跪落地上,而情郎剛在懷中死去的俞秀蓮,舉著青冥劍走來,一刀指向她咽喉,看進她的雙眼,幾秒之後,收劍,遞給旁邊的劉泰保。俞把自己的髮簪送給玉嬌龍,叫她去武當山,然後對她說:「答應我,不論你對此生的決定為何,一定要真誠地對待自己。」

此前十五年,我不曾認真注意過這句話。那是因為當初的我,不覺得生命/生活中有多少需要選擇、需要決定的事。沒有多少想與不想,該或不該,畢竟那時候的我才十九歲。如今我三十四歲了,該是人生最巨大的選擇、最重要的模樣都已成形,正穩定走向前的階段吧?但事實上,我真的認真想過自己要什麼,並好好對自己負責了嗎?

那之後幾個月,我不斷想著這句對白。那次演講的對象是一群高中生,我沒有特別提這段,因為知道他們還不需要。但來到這篇文章,在「明心見性」、「虛竹而見真情」等等幾面鏡子跟前,迴盪心底的,已經沒有別的句子。我終於懂了:這段話,其實是整個俞秀蓮的人物故事,甚至是整部片的戲眼吧?

怎麼說呢?

當年,第一次看到王度廬小說就動心的李安,打定主意要改編後,自然面臨了該怎麼「毀掉原著」、拆出感興趣的元素,重構一部好電影的難題。而他找到的方法是:拉高玉嬌龍的角色,到接近反派的高度,把《臥虎藏龍》變成「兩個女人的戰爭」。這所謂戰爭,並不是兩女搶一男的三角戀愛,雖然電影巧妙地在某個層面上、融入了這味道,但他實際要說的,是兩套幾乎完全相對立/對應的女性形象和處境。

女俠俞秀蓮是鏢局掌隊,數十年來過著險路奔波、馬背上跑遍大江南北的生活,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與俠士們稱兄道弟,人脈和武藝都廣;反之,玉嬌龍是九門提督之女,盡享榮華富貴,門前門後被伺候得無微不至,但這樣的環境讓她窒悶,反而更令她嚮往江湖兒女的浪漫生活。

於是玉嬌龍暗地學武,又因為天份極高,直通頂尖。但她是為了好玩,以為當個英雄就會人人崇拜,就能自由自在隨心所欲了。電影裡,玉嬌龍從頭到尾都使劍,又薄又軟的劍是最帥氣,卻最不實用的兵器,根本是為了舞台效果而存在的。反之,講求實際的俞秀蓮甚麼兵器上手,都能使得有聲有色,在必要的時刻防身退敵,卻沒有一樣能夠精通,更遑論炫技了。

貫串整個故事,玉嬌龍都在羨慕俞秀蓮,羨慕她過著書上寫的江湖生活,只等俞來提醒她:「洗不上澡,蝨子、跳蚤咬得睡不著覺,書裡,也寫這個?」而俞對玉則始終心情複雜,從第一次交手她就認出她來,出掌還刻意緩化掉自己的力道,顯是留一番餘地,想點悟她輒止。然而,隨著玉嬌龍越來越蠻橫,禍越闖越大,好姊姊終於看不下去了,再加上與李慕白的糾葛,幽微又複雜,後段在鏢局對打的兩人,是真的發了狠,俞秀蓮那見過世面的豁達和泰然,也蕩然無存。

這兩人對比,李安說她們一是「外陰內陽」,一是「外陽內陰」。外型嬌貴面容姣好的玉嬌龍,心底是不受理教、暴烈衝動的少年樣,追求武藝,面對命運展現出不服氣和想奪回主控權;反之,外表滄桑、被磨得掩蓋起女人味的俞秀蓮,內在卻是遵從儒家秩序,甚至「守婦道」的。對際遇及社會規範的安排,不論人事、生活,她都被動地接受和順服,這樣的「智慧」是很東方的,卻肯定讓(李安熟悉的)西方觀眾非常詫異。

玉嬌龍想像的江湖,是廣闊無邊的海,在其中悠游,無疑自在。但事實上,那是自成一套階級的社會系統,其中照樣有規矩,有輩份,有責任及各種無奈、為難。江湖不是海,根本是個潭,塞滿了太多為了求生而不得不兇猛的住民,在其中餐風露宿,提心吊膽地活。那是非常辛苦的,無怪乎俞秀蓮會說出「女人一輩子,總是要嫁人的」這讓你我驚訝的話了。

這之上還有個關鍵。改編自王度廬【鶴鐵五部】中的《寶劍金釵》、《臥虎藏龍》的本片,以兩對戀人為主角,然而比起玉嬌龍、羅小虎之間的年輕氣盛和烈愛,俞秀蓮與李慕白相守數十年,卻因為俞和李(已逝)的拜把兄弟有婚約,而始終不曾進一步。謹守此道的秀蓮,被如此儒家的「義」綁困得死牢,就為這枷鎖,蹉跎掉這對英雄俠侶多少年的人生?

這樣的秀蓮,看著玉嬌龍的跋扈蠻橫,自然更顯刺眼。原先還基於寬厚、慈愛的脾習想點化她,孰料她竟不領情,於是加倍地氣急敗壞。然而說到了底,那看不下去的最極致,其實是無比羨慕。她在玉嬌龍身上看到了自己一輩子辦不到、更不敢想,最悔恨地嚮往,最嚮往得悔恨的東西。所以才會有文首那句話,說給玉嬌龍聽,其實是在講自己。

而玉嬌龍的結局,也有著進一步玩味的價值。在此李安大膽地改編,讓知道自己闖大禍而懊悔的嬌龍,上武當山找小虎,一夜纏綿之後,跳崖了卻。那是個超脫,是真正對得起自己的唯一辦法。但在小說裡,玉嬌龍的跳崖卻是金蟬脫殼之計,讓全北京的人以為她為父求壽而捨身,實則她活了下來,那之後才去找小虎。

但敘完舊情後,天一亮,書裡的玉嬌龍提劍上馬,獨自一人到塞外流浪去了。透過玉嬌龍,王度廬的筆要說的依然是社會禮教、身份階級的牢不可破。名門之後的玉嬌龍,是堂堂大千金,怎麼可能和一個土匪頭子成婚?這是印刻在她潛意識深處,(終究)不可動搖的邏輯和桎梏。

所以再回頭,電影最後的安排讓我很想問李安:您覺得,對玉嬌龍來說,哪個結局才是真正「真誠地面對自己」?

俞秀蓮的悔恨來自錯過,來自自我欺瞞,以為能說服自己壓抑的,最終卻面對不了自己。玉嬌龍的悔恨則來自過錯,她的任性與脾氣,不也讓她從不曾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我要的是什麼?」——原著小說的結局,前面已經說過,但在電影裡,只看見玉嬌龍從來都沒有(或來不及)弄清楚自己要什麼,她只是被各式各樣的規範壓制,被各類的威權人物(師娘/父母/李、俞/江湖各色人等)強迫收編,而她做的一切都是直覺地反抗這些收編。

她要的自由,還只在「我不想被管」的層次,還沒能說出「我要什麼」。如此,看在她的角色上,又不免帶點悲愴了。

那麼這一切都在李安,以及編劇王蕙玲、詹姆斯.夏慕斯、蔡國榮的設計之內嗎?我想也不見得。李安自己說了:「電影比我大,電影引發的迴響又比電影大」,這句話我真喜歡,而且信奉任何好的藝術都該和創作者之間有這樣的關係,或說創作者該有這樣的自知和自我期許。這是謙卑,更是信仰藝術神秘的本質。

最一開始想拍武俠,是因為這是李安一直以來的夢。一心想把那個令人心醉神馳的,「既有優雅的意境可悠遊,又有狂放的豪氣可馳騁」的抽象世界給實像化,而且自我期許:把這題材從傳統國片中的感官刺激,提昇到「和真實情感與文化發生連結」的層次。

在他心目中的武俠片,應該要能體現小說的真蘊內涵,「除了武打還有意境,講情與義,情感來的時候如何處理愛恨才夠義氣,這對俠很重要。」又因為這是個想像世界,類似西方文學的奇幻作品,所以把內心的情感表象化、具體化更是重點。這是為何武俠片中的武打場面,總是設計得像舞蹈,因為戰鬥的實用性不是第一,「電影感」以及「情緒視覺化」才更要緊。

所以,武俠裡的「對打」不是你死我活、取人性命或逃命防身,而是「對待」。是兩人透過武術對話,溝通,說服或收服。第一場黑衣人在夜裡盜劍,俞秀蓮追擊,這一路上的動作都可以看到兩人的意圖:玉嬌龍要飛逃(掙脫束縛),俞秀蓮則一再抓她要她「下來」(地面/現實),更一再攻她的膝蓋、腿掌,要她跪下(向權威臣服)。

同理,李慕白與玉嬌龍這兩個最強者的對陣,是《臥虎藏龍》另一個多層次的漩渦核心。玉嬌龍得了寶劍,引來李慕白奪還,過程中意外發現劍法乃同門,而玉的資質之高,更讓原已退隱的大俠動了心,興起收徒之念。然而偏偏,這天資聰穎的後輩是個美少女,於是單純的收徒/傳學/技藝之爭,變成曖昧的情慾暗流。

她鬧而他壓,她逃而他追,她氣焰囂張,他卻始終篤定而「深情地」望著這塊寶玉,甚至願以性命相見。《臥虎藏龍》全片,李慕白也許不曾真的動過色心,但這樣鍥而不捨、近乎霸道地要另一人臣服於己,要點化其真質,要馴服其驁心,這樣的佔有和控制欲,其實也是一種極致的情感表現。

所以李對玉每一次出手,都是教化的意味濃厚,求的是三兩下威壓對手,讓她感受到絕對的實力差距,再體認武藝的份量遠比不上武德的重要。說他頑傻也可,說他惜才也罷,但這些自視是善意的「對待」,在玉嬌龍感受到的,依然全是收編。是父權,是威權,所以當然要反抗。

然而她不願拜師,卻更放不下寶劍。奮不顧身跳潭追劍的玉嬌龍,如丟不掉魔戒的佛羅多,不願向父權屈膝,卻把那邏輯內化在心裡,對權力與地位的象徵更加執著。她求的不是真正自在,她求的只是權位關係的倒錯。

有趣的是,在原著第四部《臥虎藏龍》中,李慕白、俞秀蓮的角色其實都沒那麼多的。若比較小說第二回《舞枚飛鏢黃昏戰古堡/安弓設網深夜御奇人》和電影裡的同一場戲,即蔡九父女加上劉泰保夜戰碧眼狐狸,就會發現:為了劇的架構,許多細節被修改了。譬如書裡這場打鬥,根本沒有李慕白,片中卻是讓他認出黑衣人的玄牝劍法,順便在觀眾面前道出他和碧眼狐狸的怨仇。而書裡殺死蔡九的是黑衣人的飛鏢,不是碧眼狐狸,但倘若戲也這樣演,玉嬌龍就真的黑掉了,這實在行不通。

也因為上述的更改,才帶出李慕白對玉嬌龍的執著。說起《臥虎藏龍》,大家一定朗朗上口李安的那句話:「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青冥劍」。那個你無所不用其極,無視一切禮教就是要奪得的東西,或無論如何就是要為自己守住,在一旁靜靜地景仰的——它意味著名聲,地位,或權力,但真正核心的意義卻是一片虛無。是一道冷光,甚至帶著暗暗的不祥。

但他也說了,參與這部片的每個主創,心底都有一個玉嬌龍,都有一股不受控制的慾望。你我看了也覺得如此吧?「她」可以是各方面的想望:愛情的,人際的,幻夢的,志業追求的,生活重心和方向的⋯⋯重點是,那慾望會在即使看透人世,放下江湖之際,仍然攪亂你,毀壞一切步調和節奏。所以李安問自己:玉嬌龍在李慕白心中,是否就是那個「驅策自我毀滅的力量」?那臨在月台際想跳下去的衝動,或賭徒在賭場裡,非輸個乾淨不會停止的「求輸」心理?

李安形容,這樣的衝動其實近似浪漫,是感性的力量。「(這你)擋不住的。擋得住,你這個人也沒啥味道了。」

那麼,他是在指責慕白最後的悲劇是咎由自取嗎?我想不這麼單純。應該說,這就是他對人世的觀察:俠之所以為俠,而不是僧,不是佛,就是因為有這些「味道」。也因為這樣,更被你我認同,因為說到底我們看武俠,嚮往的正是為你我所不能/所不敢,那為情為義而放膽一試的豪氣。另一方面,當有人為了情義,而反倒更綑綁自己直至絕境,那扼腕之嘆,也更刻骨蝕魂。

而如今,《臥虎藏龍》十五年了。當初剛上大學的我,現在走在一條完全不一樣的路上,充實而滿足,但也在許多其他方面,仍需要思考、摸索、和自己對話。江湖是什麼?也許不是特定的某個世界,而是那一切吸引你投入,等待你追尋,卻又用無數的人際交錯和摩擦絆住你,讓你難以見本心的現世樣貌。

所以真正的看透,也不在信和義該不該守,或想像的自由是不是真自由,而是誠實問自己要什麼。別讓這一切魔障,和衝撞這些魔障的力量和傷痕,造成過錯,讓自己錯過。否則總有一天,會為了自己的沒得選擇,和不曾選擇,後悔不已。

不論你此生的決定為何,一定要真誠地面對自己。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啊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觀點] Re: [問卦] 台灣何時能成為文化輸出國?

作者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Gossiping
標題Re: [問卦] 台灣何時能成為文化輸出國?
時間Thu Jun  2 03:08:01 2016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4808083.A.084.html


※ 引述《newwer (在下必須回到家鄉)》之銘言:
: 提升國際知名度以後是不是會被26壓著打?
: 有沒有掛?

對我們香港人來說, 也許也包括一些大陸人, 臺灣很早就是文化輸出國了.
你們記得嗎? 那是八九十年代.

我小時候, 曾經在垃圾房撿到一隻 ZOIDS 機械獸, 是一隻機械猩猩, 當時我家沒甚麼玩具. 所以我很愛惜它, 後來我很喜歡去百貨公司, 只看不買地看同系列的玩具, 我發覺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日文版, 一個是英文版. 我本來以為英文版是美國製的, 但後來我看到了上面的國家是 TAIWAN.

小孩的我大概知道了有這國家, 也僅此而已, 後來我撿到了一臺電腦. 不知道有甚麼用, 開始學習寫程式, 在書店裡看到所有的電腦書, 想找適合我看的, 結果找了「看漫畫學電腦」, 「小朋友來學電腦」兩本書, 然後在太古城的 ESPON 商店, 弄了一個四則運算軟件, 學會了倚天和國喬中文系統,在我的鄰居處, 還知道有彗星一號, 小教授電腦, 這些東西, 全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 臺灣.

後來我在朋友和同學的家, 玩他的小天才遊戲機, 那個遊戲機又是源自同一個地方... 臺灣. 甚至還有中文的遊戲, 在那個遊戲幾乎都是片假名的時代, 有一個遊戲好像叫聖火降魔令, 快打旋風, 荊阿新傳, 中文遊戲即使再爛也能吸引人的眼睛. 而我能玩到的中文遊戲, 幾乎全部都是來自臺灣的. 這是我能理解, 親切的文字, 像是一切科技, 都是源自那個島.

這是我很早對臺灣的印象, 一個神奇的科技之島, 他們幾乎能夠生出一切最先進的東西, 而且還要是中文的. 他們的語文優美, 用的字也是跟香港一樣的繁正體字, 雖然常常看到有奇怪的軍事主題, 例如小朋友來學電腦裡, 有一篇程式會教你用 BASIC 弄唱「爸爸哥哥真偉大, 只要我長大」.

當年的香港, 籠罩在六四後的恐懼和愁雲慘霧中, 在這樣的氣氛下, 我留意到的臺灣, 卻帶給我很多好奇與快樂.

不久之後, 我踏進中學, 我讀的九龍工業學校, 附近就是高登電腦中心. 這使我開始對電腦的興趣不斷增加, 我發覺, 幾乎所有電腦雜誌都是來自臺灣的, 我開始看軟體世界, 電腦玩家, CGW 中文版. 從這些書中我知道, 臺灣正是一個走向自由, 民主, 選舉的地方. 我們香港卻面臨一個專制政權的降臨, 而這個自由民主的地方, 也正正是那個科技島, 那個有優美文字的島.

當年的香港人那種灰色沉重的氣氛, 我卻能從臺灣看到朝氣. 這種對比的印象, 令我十分深刻, 也是使我後來對臺灣加深了接觸的理由. 我想要去理解這個國家, 這裡的人, 也許我能夠從這個國家, 找到能夠解救我身邊那些恐懼和黑暗的希望.

不久之後, 就是臺灣的文化極度繁榮的時期, 我能夠在香港的書報攤, 買到大然張博琪的反斗奇神, L-MAN, 我能看到粵語版的 YOUNG GUNS, 讀書不好, 卻不知為何能掌握程式技術的我, 從軟體世界中知道有金磁片獎,我看到上面有很多臺灣的人, 能夠在裡面造出自己的遊戲, 各種以臺灣為主題的遊戲, 我當年就想, 我希望做遊戲, 希望將來能參加金磁片獎. 當然,這早在我今天成為遊戲製作人之前就消失了.

臺灣的遊戲大量的出現在高登電腦商場, 我差不多每天放學, 都在裡面, 只是為了看看那些DEMO, 因為我沒有VGA螢幕, 弄回去也玩不了這些遊戲. 我看著別人玩, 我發覺臺灣的遊戲充滿了活力和創造力. 而且, 他也展現了深度, 當年的軒轅劍我沒想到壺中仙就是壞人, 惡神卻不是壞人, 我在想廣寒宮外還是月球的表面. 我有看到天外劍聖錄, 魔道子, 我被失落的封印吸引過, 有玩過臺海防衛戰. 我看軟體世界, 大量的臺灣遊戲出來, 還會造出自己的遊樂器, 而臺灣人造的大富翁二, 地圖裡也有香港. 而且他的內容多有諷刺, 幽默, 現實. 不久之後, 臺版的 400 臺幣以下的原版遊戲大舉進入香港, 我每天都能在高登看到新奇的東西, 我最喜歡的是臺灣那些用心翻譯的說明書.

在那時候的香港, 除了一貫如此的港漫, 也沒甚麼遊戲, 我多羡慕臺灣能夠生出這麼多的東西. 還有別忘了... 在手機興起前, 還有好易通的電子辭典, 當年的臺灣文化, 全面的入侵香港, 當年也有大陸的. 但我較喜歡臺灣的, 那是一種活的氣氛, 大陸也是活的氣氛, 但大陸的背後有一種殺氣騰騰的感覺, 這是我看那些文字和書感到的, 現在大家叫這作狼性的東西. 當年我並不懂那樣形容.

這樣的臺灣, 難道不是文化輸出國嗎? 至少對我整個少年時期來說, 他是,而且十分的強大, 令人喜愛, 在那個紙醉金迷的香港, 充滿恐懼與對貧窮殘酷的香港, 我看到了另外的東西, 我看到的是一個混亂, 有時有點土氣, 社會百病叢生, 但是充滿朝氣, 略帶反省, 跌跌撞撞地造出很多有點粗糙卻很令人驚喜東西的國家.

也許, 這不僅是文化, 對我來說, 也是希望的輸出國.我看到的是這個遠東文明另一個可能性.

成績不好的我不斷閱讀臺灣的書, 我從上面, 學習了寫文章的方式, 學習了數學, 學習了各種科學, 工程技術, 社會科學, 我漸漸從一個成績很爛的學生變成還可以的學生, 最後竟然上到大學. 那全是源自當初我在那隻猩猩身上看到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那個偶然, 使我變成了不同的人, 沒有變成一個老粗, 而變成了另外的人, 我當年有感覺到, 也許, 臺灣未來和香港的未來, 會有互相很重大的影響, 不過我不久就打消念頭.

我在大學時, 是臺灣對香港的影響力漸漸消退的時候, 除了在電視上能看到大儒俠史艷文外, 臺灣好像慢慢的退出我的世界. 當時的中國大陸, 看起來正值盛時, 不斷的發展, 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在中國大陸身上時. 臺灣的東西卻慢慢的減少, 我越來越難看到臺灣的東西了. 而我也覺得, 香港的社會, 並沒有我追求的一切, 後來我發覺有種東西叫 Internet, 便想在上面找臺灣, 找到了陽光沙灘, 不過當年連臺灣很慢, 所以我只是覺得相隔很遠,偶然能看一下, 只覺得可能這國家, 只是跟我一個暫時的緣份. 也許跟我越走越遠了. 後來我因為某些因緣巧合, 知道了 ptt, 就在這裡看文章, 也不過就是懷念我的少年時代.

後來我發覺這裡對香港多少有些誤解, 我就開始寫些文章, 也對香港人多介紹臺灣, 漸漸的, 事情有了變化.

當然後來我才發覺, 原來那預感是對的.
香港和臺灣的因緣, 在我三十歲後的世界,
悄悄的, 重新的連結起來.
雖然我不信甚麼命運, 但是人類也許真的是有所謂的牽絆吧.
一條條過往佈下的伏線, 認識的人, 慢慢的重新浮現.
我在這裡找回了很多東西.
我見過了臺灣的總統, 我在臺灣有了自己重要的員工.
我成為了遊戲製作者, 跟一個我高中時玩過的遊戲人談天.
我在這裡找回了我失去很久, 我很珍貴的少年書本.
我在臺灣的報章寫稿.
我尋回了很多我失去的東西.
我踏上了這片我曾想像過很多次的土地.
在淡水的街道裡, 在汐止, 在西子灣.
我有時在想, 高中時的我, 一定不會想像到這是真實的.
但那是真實的.
如果, 沒有這些曾從臺灣產出的文化.
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臺灣曾幾何時, 對於外面的人來說, 有過那麼大的影響力, 只是你們未必察覺到而已. 沒有你們輸出的文化, 今天你們也不會看到我在這裡說的這一番話, 我就是那段過去的證明.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觀點] 是否有一個字詞能夠完整表達「愛」?

原文取自:
オング ゆい facebook動態發文(無標題)
https://www.facebook.com/yuiong05/posts/1061742997235631

是否有一個字詞能夠完整表達「愛」?

幾年前,於一部合拍電影中任職口譯。當中有位演員,父母祖籍上海,七零年代時移民美國,他於美國出生成長,九七回歸後才到香港。甫到香港時,他一句廣東話都不會,第一個學會的廣東詞彙是「鍾意」,普通話的意思是「喜歡」。

「鍾」於中文的意思是「積聚」,而「鍾意」則是積蓄了許多情意在裡頭。「鍾意」的意思是廣義的,對於一樣事物有所喜愛,可以用「鍾意」;對於人有一份情感,而關係仍處於曖昧時,可以用「鍾意」。「鍾意」是比「愛」輕一點的,淡薄些,不易招致誤會,得以讓彼此留有空間作為想像,又能避免無禮。

他年幼時曾聽父母講上海話。上海話裡將「喜歡」顛倒過來,「我喜歡你」唸成「我歡喜儂」,如同談一個人或談一件事物時,這話語裡頭隱含著情意,這份情意是讓人感到愉悅的,於是有著「歡喜」,帶些俏皮的趣味,再三咀嚼,與「鍾意」亦有些相似,比「愛」輕一點,淡薄些,避免無禮。

他說中文比英文有韻味許多。在美國,人們習慣直接使用「I love you」或「I like you」,這兩者是直截清楚的,無論是「Love」或「Like」,雖然皆有著廣義與狹義的部分,雖因語氣而有曖昧之味,卻始終缺乏騷動之感。

許多語言對於情感的表達,似乎皆有「曖昧」的語句。

兩年多前,與一位台灣歌手相戀時,他正在服兵役。有個夜晚,他在電話裡問及法文裡的「我想你」該怎麼說。當時幫忙他管理粉絲專頁,於是在他的專頁上寫了法文的「想念」:法文裡的我想你,有兩種普遍的說法,一種是「Je pense à toi」,另一種是「Tu me manques」。前者如同我想起你,類似英文中的「I think of you」;後者則是我思念著你,「I miss you」。「manquer」在法文裡是缺少的意思,「Tu me manques」是我缺少了你,或是你使我感到缺少。因為缺少了「你」,於是開始想念。在想念的時候,人會漸漸習慣說「Tu me manques」。

日文裡並沒有明確的「我想你」。想念一個人的時候,日本人多半會用「寂しい(孤單、寂寞)」或「会いたい(想見你)」,前者是形容自身的狀態,比喻因想念而生的,內心的孤寂與荒涼;後者是具備空間與距離感的詞彙,將意念轉化為具體,再從口中緩緩述出。當戀情非常穩定時,雙方會開始用「あなたが恋しい」,這個詞比「我想念你」更濃烈些,卻少了點回味;對於朋友的想念,日文會先提及某人的名字,後面接著「さんのことをよく思い出します」,這個詞又比「我想念你」淡了些,分隔的,壁壘分明的,僅僅是友情的想念。相較之下,「会いたい」多了些故事與情意於其中,初讀這個詞,有淡淡的哀傷,淺淺地有個幽微的影子,反覆地唸著,又逐漸生出希望之感,內裡的千迴百轉,益發濃烈。當思念一個人,無法輕易說出口,縈繞心頭,思念難耐,唯有見到那個人才能夠得到緩解,於是鼓起勇氣對所思所念的人說:「私はあなたに会いたい(我想見你)。」

──關於「愛」,英文裡有一個特別的單字。

英文裡有個字,「Eros」,原是希臘神話中性愛之神的名字,祂是愛神阿芙蘿黛蒂與戰神阿瑞斯的兒子。這個字的原意是「愛」,於語句中經常被譯為「愛慾」或「情慾」,它的字源是希臘文中的「Έρως」,最原始的意思是「渴求」,而「Eors」的形容詞「Erotic」則較近為「情色、好色」之意,與愛的意思已有所區隔。柏拉圖曾使用「Eros」來形容人心靈中渴望真實完美的動力,內裡藏著與愛有關的,人性與神性的劇烈拉扯,他認為這個字有著救贖的意涵,當愛使人意識到靈與肉,想望靈魂從肉體的禁錮之中解放出來,同時懼怕靈魂與肉體相離的痛苦,面對這兩者的考驗之後,人得以進入更高的境界,而當人有所嚮往,必定能有所依歸。

相對於「Eros」,「Love」是較為廣義的,它能包含許多層面,對於不同的對象,人都可能擁有「Love」,它能代表父母之愛,兄弟之愛,姊妹之愛,友誼之愛,愛情之愛,萬物之愛,亦能是信仰之愛;「Eros」則是較為狹義的,有著特定的對象與狀態,必須與某個人具有心靈與肉體的緊密關聯,其中滿載著慾望與苦痛,無私與自私,犧牲與佔有,救贖與罪罰,寬恕與怨恨,糾纏的,血淋淋的,難分難捨的,生死以之的,即使延及巨大的破壞與龐然的毀滅,也要拚命一搏。

文字之所以充滿奇趣與誘惑,只因它是人所創造發明的,它源自於人性。

或許因為「Eros」這個字過於絕然,有著危險的況味,於是在英文文法中,它無法做為動詞使用,它僅能是名詞。會否因為最早使用它的人即已知曉,「Eros」是真正極致之愛所代表的圖騰符號?人們害怕這個字彙蘊含的強大力量,畏懼它可能對人造成激烈的影響,遂藉名詞的框架緊緊束縛住它,使之動彈不得,無法脫離人的控制,如同人們對於真愛擁有強烈的渴望,亦有巨大的畏怯。

人始終尋覓著真愛,懷有深切的期望,耗盡一生奮力追求,然而,當面對真愛時,恐懼亦真實地到來。於是乎,最終人們總選擇以現實的框架牢牢束縛真愛,意圖考驗它,占據它,控制它,消耗它,摧毀它,直至失去後,人又墮入了求索真愛的輪迴。

人的情感常能熬過烽火連天的動盪,亂世浮生的離散,渺無音訊的等待,霧暗雲深的分隔,痛徹心扉的傷害,卻往往敵不過臨近幸福前的,一次輕微的顛簸。

只因害怕。

關於生命中真實美好的,不可承受之輕與重,人始終敗於自我,怯弱於自身的無力承擔。
若真有一個字能完整表達,你擁有足夠的勇氣說「愛」嗎?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觀點] 寧靜(sérénité) (原文無標題)

原文取自:
黃世宜-facebook動態列發文
https://www.facebook.com/syhjjr/posts/1021219901249045


昨天去教師培訓。開場主講,是一位醫學教授,題目是談怎麼教育資優兒。我看看是個醫學教授,估計大概是一場科學圖表簡報,就決定躲在大禮堂最後面,企圖準備發呆。
結果,沒想到這是我聽過最感性的一場簡報。好幾次,我努力抑止住奪眶而出的眼淚...
這一位醫學教授沒有提到任何數據和統計。他只是告訴了我們,怎麼進入天才的情感世界。
教授說,根據他和天才相處的經驗,天才有幾個特徵:對人的情感變化,既敏感又脆弱。天才很早就意識到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很早就開始對自己的存在,發問。
教授說,天才是很憂鬱的,很浪漫的,他們很早就想離開逃脫這一個不適合他們的世界,想飛。他們最常問的問題: 什麼是死?為什麼又有死亡?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意識到人生的本質是虛無而荒謬的。
他舉了一個十四歲天才少女的話:「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恐懼死亡。我曾經試著安慰自己,人死了之後並不會消失,因為他們都變星星了。但是,當我後來才知道,原來星球也有消亡的一天...那一刻,我心碎了。」
教授並沒有提到天才是否學業成績優異、怎麼取得社會認可成功這一塊。相反地,教授不斷舉證告訴我們,天才在這一個社會裡所感受到的迷惘與痛苦。比如,他跟一位十五歲天才少女的對話。
天才少女:「你們大人騙我!你們告訴過我,上了高中之後,一切都會好轉,結果沒有!」
教授:「怎麼了嗎?學校有什麼讓你不滿的嗎?」
天才少女:「法文老師上課好無聊。那女人一直在分析這個象徵是什麼意思,那個段落在講什麼。無聊死了。我要的法文課,不應該是這樣子的。」
教授:「那你覺得該怎麼辦呢?」
天才少女:「我決定自己讀,自己分析,自己寫作好了。」
教授:「很好!那就照你自己的方式來吧!」
教授說,天才不滿社會,但是又希望被認同,被愛著。所以放手認同他的奇思異想,支持他的不滿,傾聽他的宣洩,讓他心裡時時刻刻的暴風雨平靜下來,安穩下來,感覺被愛,很重要。
「天才的一生,都在尋找一個可以讓他安心, 感到寧靜的人。」教授感性地說,「今天我簡報的關鍵字,就是安心,就是寧靜(sérénité)。作為一個老師,請問, 你是那一個能讓你的天才學生,感到安心溫暖的人嗎?」
教授又說:「很不幸的,能夠理解天才的人,並不容易遇見。所以,我常常告訴我的天才朋友們,相遇既然如此偶然,那麼,你平常就得把自己準備好,才能與他久別重逢。」
那一刻,我發現有一束早晨的陽光,淡淡地穿過大禮堂,最後停在大螢幕的那一句法文上:
Le hasard ne favorise que les esprits bien préparés...
偶然, 只留待給準備好的靈魂...

補記:
但我覺得,最後一句適用於所有人,也或許,我們都是某一個星球上的,天才。
我很喜歡Dr. Olivier Revol用這樣的觀點重新定義天才。這是一個很詩意的簡報,他還放了很多詩句,有的是天才寫的,有的是他自己讀到有感而發的。還放柔和的音樂,好催淚。害我根本無法安心躲在後面發呆上網 ( 喂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體會] 給2011年的自己

原文:給2011年的自己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88%91%E6%98%AF%E5%A4%A7a/%E7%B5%A62011%E5%B9%B4%E7%9A%84%E8%87%AA%E5%B7%B1/154931277881482/?__tn__=H-R



2011年,妳談戀愛了嗎?


這個問題,每年生日的時候,妳都會問來年的自己。妳知道會交更多的朋友,安排一場旅行,也有可能辭掉工作去寫一篇很長的日記。可是就談戀愛這件事情,妳一點都沒有把握。它只能成為妳的願望,不會是妳的計畫。

沒能談戀愛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妳太瞭解自己。過了25歲之後,妳開始知道會對什麼食物過敏;喝什麼酒會讓妳隔天後悔不已;以及,什麼樣的男人會讓妳失去自己。所以妳懂得了小心迴避,盡量不去險境。

妳不想受傷,因為知道自己對愛情的抵抗力很好,免疫力很差。很難愛上一個人,一愛上了就要花很久才能回到一個人。愛情最可怕的後座力,就是來自於習慣。一開始分開,妳走在路上會不知道要把手放在哪裡;以前妳的手放在另外一個人手裡。然後妳不記得去過的餐廳;因為以前妳跟好另外一個人就好,什麼路名都不用記。每個禮拜五、週末,別人摩拳擦掌,妳拼命檢查手機。妳不知道要去哪裡跟誰出去。走出公司門口,風很大,車流很多。妳連要到哪一個捷運站出口都沒把握。

還好,妳單身的越久,就會認識一群和妳一樣的朋友。妳們已經過了30歲了,還是像個小孩。在公司灰頭土臉了一天,平常日晚上約出來抱怨,不小心喝醉,隔天苦笑一整天。每個週末自動集合聚會,到以前妳覺得很貴的餐廳吃飯。有人愛上一個人,有人愛過的人結婚,有人失去一個人;妳們從城市的另一邊趕來。不知道說什麼好,看好對方就好。妳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小的時候眼裡的大人。原來每個人都不過是表現出來堅強,內心裡面很慌。

妳不是不知足的人,單身有單身的好,有了朋友更好。對於大家的善意心懷感激,覺得得到的已經比想像的多,不再把談戀愛當成幸福的目的地。甚至很多時候,看到別人在一段不快樂的關係裡,會慶幸自己還是一個人,沒有被另一個人拖累人生。

然後,妳不再認為一定要談戀愛。妳朋友夠多、妳太忙、妳常出差,每天累得能夠卸妝就謝天謝地。妳的生活充滿了一個人或者很多人的作息:去健身房、做臉、減肥;唱歌、吃火鍋、到安和路喝酒。這些事情,都不是談戀愛的人在做的事情。妳的生活已經容不下另外一個人參與。所以有的時候,儘管有人想要介紹,妳以前會一口答應,現在會開始猶豫。妳捨不得把時間分給朋友和自己以外的人。這也是妳單身的原因:妳已經自給自足的,一個人也開心。發展出單身者的求生本領。

只是有的時候,可能就是幾個空檔,妳會想念過去。妳看到Facebook上有人宣布訂婚;想起曾經有人這麼愛過妳,妳那時候卻不知道一輩子,除了妳的爸媽以外,可能就只有最多兩個人會這麼愛妳。妳去醫院看朋友剛剛生下的小孩,以前怎麼玩怎麼瘋的兩個人,現在臉上只有溫柔的表情;妳站在旁邊好像個局外人,或者像是留級生。所有人都往前去,只有妳還站在原地。妳就是有一門還沒有修好的愛情學分,就是不知道怎麼好好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要怎麼愛上一個人的時候,還能最愛自己;怎麼就要失去一個人,還能不以為意。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那些不堪的、激烈的、都已經過去。我希望明年的妳,能夠好好談一場戀愛。妳很聰明,也很堅強。可是,我希望妳能遇到一個人,讓他笑妳怎麼傻呼呼的,走路不看路,到哪裡都迷路。讓他讓妳,不需要再好強。可以又笑又哭,像個孩子一樣的,愛的閃閃發亮。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觀點] 浪漫

原文取自: (原文為facebook狀態發文,無標題)
林雅強  https://www.facebook.com/airline623/posts/10202935584647319



一個沒什麼理想、信念的人,是很難理解那些有理想、信念的人的作為。
說理想、信念或許太沈重。小弟覺得「浪漫」一詞倒比較適合。
所以我來修正一下我第一段的話:一個不浪漫的人,是很難理解那些浪漫的人的作為。
為了捕捉一個鏡頭,甘願待在深山裡好幾個小時、好幾天;
摺一百個小星星,送給喜歡的人;
遍尋每一間老書店,只為了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的初刷版;
深夜依然在廚房裡研究,做出讓客人感動的料理;
費盡心思想梗向女生求婚,儘管是個爛梗;
冒著風險開刀,只為了能重返大聯盟;
為了廢除核四,用絕食喚醒大眾對這個議題的關切。
如今台灣的當政者,在眾多事件中,在在顯現他們都不是浪漫之人。
不是浪漫之人,也別期待他們會為人民做出什麼浪漫之事。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典故] [問卦] 有沒有蝙蝠俠裡小丑的家庭的八卦?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00897782.A.1E9.html

作者: clone198923 (mandrakelin)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蝙蝠俠裡小丑的家庭的八卦?
時間: Sat May 24 01:07:15 2014

※ 引述《hachime (最惡教師)》之銘言:
:   蝙蝠俠裡面的小丑
:   記得沒錯的話,設定裡面是有一個醉鬼暴力老爸
:   然後在耳濡目染之下就變成變態罪犯了~
:   有沒有小丑的家庭的八卦?


關於小丑的身世,目前真正被認可是主線的劇情是來自於"The Killing Joke"這部漫畫,而這部漫畫中小丑的性格和對於理性的批判也成為電影黑暗騎士中小丑的藍本。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tman:_The_Killing_Joke

之所以是主線,是因為小丑在這部漫畫裡將蝙蝠女打成半殘,而這個設定就延續到了主線
劇情中。
這部漫畫裡面並沒有賦予小丑姓名,因此本名仍未知。

根據漫畫劇情,小丑本來是一個Standing Comedy演員,但因為不好笑而不受歡迎。


唯一會因為他的笑話而發笑的人是他懷孕的妻子,他妻子面對每一場失敗的表演兒回家哭泣的小丑都是安慰他而且告訴他,你說的笑話對我而言都很好笑。

但因為小丑失去表演機會後賺不了錢,老婆又即將生產,他決定鋌而走險接受犯罪分子的邀請參與犯罪活動賺個高額奶粉錢,其實他也只是當個把風的小角色。後來在他行動的當下聽到消息,他的妻子出了車禍在醫院性命難保,他馬上向犯罪集團要求脫身到醫院看妻子。當然他被拒絕了,他只能帶著徹底的絕望繼續他已無意義的犯罪行為,然後蝙蝠俠出現,小丑為躲避蝙蝠俠而跳入化學藥劑,成為現在的模樣。


從那一天起,小丑失去了自已的面貌,也失去了唯一願意對他笑的人。

小丑是個聰明絕頂又無所畏懼的人物,他知道蝙蝠俠和自己並無二致。

他知道兩個人都是用不見容於社會的方式報復這個世界對自己的殘忍只是一個選擇完全打破社會的規範與正義,一個選擇用屬於自己的方式獨自維持正義。

小丑為了證明這個世界的理性是多麼脆弱,他選擇綁架高登局長,攻擊了他的女兒芭芭拉高登,也就是蝙蝠女,先用槍擊癱瘓了她的下半身,然後脫光她的衣服拍一系列她掙扎痛苦絕望的裸照給被小丑囚禁且一向理性對於罪犯毫不妥協的高登。

看到這些照片後,理性的代表,高登,終於瘋了。


對小丑而言,這是他的勝利,他證明了他想證明的,理性只需要悲慘的一天就能摧毀。

由於是主線,漫畫裡這段相當有名的小丑獨白能讓我們一窺小丑的內心世界:

(摘錄翻譯)

"我並不在乎你將我送回精神病院蝙蝠...高登已經瘋了,我已證明我的想法,我證明了其他人和我是相同的。只需要一個糟糕的一天,最理性的人也能成為瘋子。而這也就是這個世界與我的距離---一個糟糕的一天。

你也曾有糟糕的一天對吧蝙蝠,我知道喔,我看得出來,不然是甚麼會讓你瘋得選擇穿得像隻蝙蝠飛來飛去。我知道你不會承認,但那糟糕的一天讓你和我一樣發了瘋。

而你不會承認,繼續奮鬥,選擇假裝所有你所做的一切仍存有意義,我曾有過糟糕的一天,但我已記不清了...有時回想起來是這個樣子,有時是那個樣子...

也好,如果我一定得有過去,我希望能有多重的選擇哈哈哈哈!

當我發現這個世界不過是個笑話,我瘋了。

我承認這個世界是一個黑色幽默,我承認,你為什麼不?你不是傻瓜,你和我一樣看見了這個世界的真實面。

你知道有多少次我們多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嗎?就因為一群鵝出現在雷達上。你知道是甚麼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嗎?電線桿!因為德國積欠了債權國太多的電線桿!這一切都是個笑話!我們所曾經珍惜且努力奮鬥爭取的一切,都只是個笑話!

你為什麼不能看見那可笑的一面呢?

你為什麼不笑呢?"


這段獨白相當受歡迎,甚至有國外神人網友自製3D動畫版搭配自製音樂,效果相當好。



而那一段多重回憶的獨白也成為克里斯多福諾蘭黑暗騎士電影中小丑每次都說出不同傷疤由來的藍本。

當小丑說出"Why aren't you laughing?"時,他的表情和我們熟知的小丑是完全不同的,他很哀傷。


在故事最後,高登在蝙蝠俠的幫助下恢復了理智,蝙蝠俠抓到了小丑,並說他願意幫助小丑回到這個世界。


小丑:「你為什麼不乾脆殺了我,然後接受群眾的起立歡呼?」

蝙蝠俠:「我有我的原則,而且我不想。」

想必蝙蝠俠也深知小丑和自己都曾經擁有過屬於自己的幸福,而他或許也認同那糟糕的一天理論。

小丑拒絕了蝙蝠俠的邀請,在故事最後說了這麼一個笑話:

「有兩個精神病患決定逃出醫院。他們逃到了屋頂,決定要跳到另一棟大樓。夜很深,大樓間的空隙讓他們看不清。其中一位打開身上的手電筒鼓起勇氣,奮力一跳,成功地跳到對面。他將手電筒對準留在對面的精神病患說,「沒問題了,你可以踩著我的光過來,很安全。」

留在對面的精神病患搖了搖頭,說:

「你真當我是瘋子嗎?」
「等我踩上去走到一半之後你就會把燈關掉了。」」


這是整部漫畫最後的高峰,蝙蝠俠聽完小丑可能並不是太好笑的笑話後,哈哈大笑。這可能也是所有蝙蝠俠漫畫裡唯一大笑的一幕。這也讓人們想到,經歷過糟糕的一天,小丑總是哈哈大笑,而蝙蝠俠從來不笑。



而這也是為什麼蝙蝠俠力的反派總是比超人裡的更加吸引人。他們沒有超能力,都曾經是平凡人擁有自己的幸福,例如企鵝,例如雙面人哈維丹特。他們身後的故事都讓人在他們不容原諒的惡性中給予一絲嘆息和同情。比起一般的超能力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給了更多的人性和思考。

畢竟,我們永遠不可能成為索爾,也不可能成為超人。但,我們如果想,或者是不想,都有可能成為小丑或是蝙蝠俠。他們是凡人,我們也是,他們都曾有家庭與愛著自己的人,而這一切都離我們並不太遠。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觀點] 小燈泡與媽媽 (自訂,原文無標題)

原文取自:
成英姝- (無標題)
https://www.facebook.com/yingshu.cheng/posts/1101980376529167


當突如起來的毀滅性災難發生,人的反應常常一開始會是震驚,有一半的頭腦隨後明白發生了甚麼事,但另一半卻處在奇異的恍惚狀態,無法意識到這是真實。一方面清楚理性地面對周遭接二連三的混亂,一方面卻像在夢境當中,這一半的自己抗拒這個真實,否則無以承受。

我妹妹開刀前被告知是良性的腫瘤,兩個星期後醫生卻向我們宣布她的癌細胞擴散到肺,肝,腎,腸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已經無法醫治,我們是否考慮送她住進安寧病房。

我當下的反應完全鎮靜,因為我的第一要務是照顧到我的老母親的情緒和健康,我必須盡快讓她能平靜接受這個既定的事實,如果我的眼淚掉下來,我不知道我媽媽還如何支撐得住。當我父親突然過世時,媽媽也從沒在我面前哭過,她怕我擔心。那時候夜裡一點細瑣的聲音都會把我驚醒,跳起來側耳傾聽好久,我怕媽媽是自己一個人偷偷在哭。

所以醫生對我宣告這個噩耗時,我沒崩潰,我只是很平靜地說我知道了,我唯一的希望是妹妹不再受苦,如今她要離開我們,其實並不遺憾,醫生聽到我這話,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我當時的意思是,自從我父親過世,我們母女三人每個禮拜必齊聚一起吃飯和下午茶至少一次,天大的事也要放下來,三人共處。我們三個人一起去清邁旅行,一起去清境農場度假,我們是真的非常努力地讓生活裡充滿了相聚的親密快樂,就算時間倒流,也沒辦法做得再多了。

回想起我妹妹從小到大,打從她出生就是我的心肝寶貝,幼稚園的時候我為了給她爭娃娃車的座位和男生打架打到滿臉是血,她第一天進小學我連自己的課都不上,守在她的窗戶外面怕她害怕,怕她不適應。一直到她高中,每一天每一天我都花好長時間聽她說學校裡各種遭遇,我總是絞盡腦汁想怎麼能解決她生活中的種種不快樂。她第一次得癌症,我瞞著父母親,怕他們擔憂,一直到開刀完,放療完,做化療因為掉頭髮瞞不住。怕病後的她消沉,我的朋友聚會,各種活動,每一次都帶著她。我用盡全力了,我覺得時間就算倒流,我也沒法做得更多。

當初就有朋友警告過我,很多人…尤其是那種習於照顧他人,扛責任的個性的人,反作用力來得慢,有的人甚至在一年以後,開始把緊繃的神經、肩膀上扛的巨大壓力放鬆下來時,突然崩潰掉。在處理完喪事,很多混亂龐雜種種,且終於可以放下對母親的情緒和身體狀況的憂慮,我才感受到這股恐怖的壓倒性黑暗,怎麼可能?你怎麼可能不遺憾?你怎麼可能覺得你做的是夠的?不夠!不夠!不夠!永遠不夠!我怨恨自己,我犯過那麼多錯,我曾有那麼多無知和自大,脾氣急躁,壞毛病一堆,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這個也可以改,那個也可以改,為什麼死的是妹妹而不是我?

我這才發現先前我的理性上明白發生了什麼,明白妹妹已經離去,但事實上我活在一個總覺得是會醒過來的惡夢,這不會是真的,這怎麼會是真的?

那些質疑小燈泡的母親「怎麼能那麼理性」「矯情」「精神不正常」的人,你們的問題不在於你們不瞭解人的心理機制,你們嚴重的問題在於你們對他人的痛苦毫無感覺,也毫無意去理解,你們只要求別人的一言一行永遠要合乎你的期待(而不論你的期待有多無知),只要跟你想的不一樣,你可以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覺理直氣壯地去傷害他,攻擊他,用一把無形的刀刺到他心臟上。反正躲在電腦後用這把無形的刀殺人,就算有人真的因此自殺,也不算殺人罪,你不用負擔刑罰,你甚至感覺不到自己有任何錯,而且你覺得受傷害的人活該。

凡是不符合自己期待的事,凡是跟自己想法不一樣的人,凡是看不順眼,就可以任意攻擊加以傷害,反正我就是對的,被你傷害的人是什麼感覺,老子幹嘛要知道…這個思路有沒有一種熟悉感?對,這就是那些殺害孩童的,在捷運上砍人的人的心理邏輯。你覺得你們很不同嗎?

小燈泡的母親應該對著鏡頭哭得歇斯底里倒在地上,狂喊殺人魔還我的孩子來!應該天天對著鏡頭眼淚鼻涕齊流說孩子走了我也不想活!應該跪在地上跟大眾謝罪,說我的孩子被殺死了但我錯了我對不起大家,我現在支持死刑了,請你們放過我吧!這就是你們想要的?
幸好,幸好小燈泡的母親從來沒有這麼做過,否則兇手就不只是奪走了她的女兒,連同她的教養、她的品格、她人生的信念也一併全剝奪走了。

失去所愛而活下來的我們,逝去者所留給我們的寶物是我們私人無與倫比的貴重財產,無人能奪走,也與其他人無關,小燈泡帶著母親的愛走的,她並沒有真的離開,她對母親的愛以另一種形式仍然留著,這份愛將可以支撐她的母親繼續擁有一個強大而乾淨的靈魂,堅持她的信念活在世上。


當突如起來的毀滅性災難發生,人的反應常常一開始會是震驚,有一半的頭腦隨後明白發生了甚麼事,但另一半卻處在奇異的恍惚狀態,無法意識到這是真實。一方面清楚理性地面對周遭接二連三的混亂,一方面卻像在夢境當中,這一半的自己抗拒這個真實,否則無以承受...
Posted by 成英姝 on Saturday, April 2, 2016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教育] 餐桌偶遇 (原文無標題)

原文取自
楊宇帆 (無標題)
https://www.facebook.com/why160why/posts/10204558194194949

隔壁桌坐下了一對父子開始點餐,小孩約莫五歲吧,我猜,反正就是介於幼稚園到國小的年紀。
 
『 ㄟ~ 啊你要吃啥?』,老杯問了兒子,用了一種仿佛是朋友般的語氣,所以吸引到我的注意。
 
小孩很認真看著菜單,我很懷疑他認識多少個字,然後用一種操泥呆的口氣,說要吃這個這個那個那個,忘了他到底點了啥,但我記得他說不要撒在上面那個綠綠的菜。
 
『這麼多,你吃得完嗎?』,老杯問了孩子,而身為一個小孩,當然是我要吃十碗,喔不對,是我吃得完。
 
吃飯過程安安靜靜,老杯還出去抽根飯後菸,小孩吃愈吃愈慢,吃不完剛剛點的食物,你以為老杯要不耐煩然後震怒了嗎?
別急別急,有趣的事要發生了。
 
『你是不是會幫媽媽泡ㄋㄟㄋㄟ給妹妹喝?』

『很辛苦齁,那妹妹如果沒有喝完,你會不會有點難過?』

『你看看那個老闆,年紀是不是跟阿公差不多,還在那邊炒菜是不是很辛苦?』

『所以我們去跟老闆說不好意思,不是你的菜不好吃,是我們點太多,好不好?』
 
從頭到尾,老杯都用一種很溫柔的平順語氣跟小孩對話,結束之後,他把帳單跟錢拿給小孩,兩個人一起走去結帳,小孩抬著頭跟老闆娘說了幾句話,然後,老闆娘疲憊的臉龐掛上一彎微笑,蹲下來摸摸那個小孩的頭,小弟弟開開心心的跟爸爸離去。
 
我覺得這老杯應該要去當教育部長。

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概念] 台灣高鐵車票再設計:回應技術限制批評

文章取自:
台灣高鐵車票再設計:回應技術限制批評
許瀚文,香港中文字體設計師。
立場新聞
https://thestandnews.com/personal/%E5%8F%B0%E7%81%A3%E9%AB%98%E9%90%B5%E8%BB%8A%E7%A5%A8%E5%86%8D%E8%A8%AD%E8%A8%88-%E5%9B%9E%E6%87%89%E6%8A%80%E8%A1%93%E9%99%90%E5%88%B6%E6%89%B9%E8%A9%95/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uliushui/posts/10156845397885643)


(編按:以下是回應台灣設計師馮宇一篇《Lesson 5:把話說清楚的車票》的文章)

台灣高鐵車票的設計,也讓我來摻一腳好了。

話說要讀車票上的資訊的確是蠻痛苦的,因為車票上的資訊排列混亂,有四組不同、卻沒有關係的字體大小,容易造成各種誤讀。我自己就曾經好幾次緊急要在票上找車號、坐位,找不到而覺得生氣,為甚麼小小一張車票可以弄到這麼混亂?老實說,這已經不只是老人家客戶群的問題,而是資訊本身混亂的問題——排好版之後可能一切都可以得到解決。


馮老師提出很好要改善的問題,卻有人跑出來說平面設計師不專業因為沒有考慮到實際的技術限制。好的,如果不喜歡馮老師的方法,我們要假設高鐵、各種各樣的系統都不會為乘客改變?又可以怎樣做了?在這種高限制的應用環境裡,Typography 便發揮極大作用。

讓我們來看看現有的限制如何:

1)票的印刷範圍有限定,右下角有一個小洞不能印上去;
2)資訊可以分成兩行,從「彰化站」的車票得知,左邊一行資訊是幾乎可以跟右邊一限疊印,那是說兩組資訊中間的空隙是可以調整的;
3)字體用上點陣、全形等寬中歐文字,只可以用上低端字體來印刷;
4)字體大小有四組,行距最少有兩組。

了解過限制,我們可以開工了。

一)先把要印在車票上的資訊分組。我分組的方法是:哪些資訊乘客會先看,或是哪些對乘客最重要,會以大小分類,再賦予適當的行距。我自己的體驗是,票出來必定先看出發地和目的地的名字,然後對一下時間(也是原有設計的考慮),這資訊不會看一次不看的,因為這組資訊也會帶給我安全感,明確給我知道我沒有買錯票。所以放最大和黃金位置,屬於第一層次。第二層次總共有三組,第一組是放大票頂的點題資訊,包括這是出發用票、出發時間(原設計有些資訊有些沒有,這裡必須要補回來);第二組是看完車票作用後會用來找車廂、坐位等重要資訊,會放在第一層次的左下方,既順暢也最方便找(假設大部分人用右手拿票);然後是次要一點的收費資訊,給客人拿發票、存根用;最後是註腳資訊,必須的時候才看。分好了之後比原設計還少了一組,現在清晰多了。

二)箭嘴。舊設計其中一個最敗北點,是箭嘴竟然是跟著目的地放,時間跟著箭嘴推進去,是舊有版面混亂的主要來源。事實上作為整個版面最大、又是唯一的圖像符號,它是整版的重點。如果箭嘴是跟著後半段,這意思上就跟容易跟出發點脫離,感覺不舒服。所以我覺得這裡放在站名後、隔一個空間放箭嘴,整體感覺已經大為不同。



三)選字體。考慮到機器的印刷部件暫存記憶可能很小,第一是中文字可以考慮用點陣、然後 subset 需要的中文黑體字就好(這裡 Demo 的是明體),建議用黑體是因為資訊繁多,正體字的外觀也比較密麻,讓乘客乘車時保留冷靜情緒很重要,而且歐文等寬字也大部分是無襯線體,這裡用黑體有利中歐文搭配。其後是歐文字,等寬(Monospaced)又容量少的歐文字體實在很多,不難挑一個好的,最重要是挑風格冷靜、x-height大又清楚的設計。

四)底色。如果跟那位大哥說成本對高鐵來說那麼重要的話,乾脆用白卡還比較好,資訊更清楚,乘客的腦袋也可以得到一隅平靜(peace of mind),這在趕車的時候特別重要吧。




五)另外補上站名最長的彰化站,加上箭嘴後也沒有問題,加上「離峰優惠」也可以。

我覺得結果是清楚、有效,也方便作客觀討論,取向也在技術範圍內。有參考價值。

當然跟各位的建議一樣這只是自己其中一種建議,不會是最終答案。但是如果說平面解決不到,也不會吧。(好吧,這五張文字顧問圖和文字在歐洲值50萬台幣)

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好雷] 情書----一組聯立方程式的故事

作者  juotung (想飛)                                                     看板movie
標題  [好雷]情書----一組聯立方程式的故事
時間  Mon Dec  7 19:32:43 2015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49487969.A.37F.html


岩井俊二的電影《情書》裡有一個小小的橋段,中文翻譯並沒有把劇中的梗翻譯出來。



防雷



女藤井回憶小時候和男藤井被同學捉弄的往事時,有一次是兩人當值日生,黑板邊兩個同名值日生的名字被同學畫上了愛情傘。女藤井把字和圖擦掉,男藤井問了她:

「今天數學課上什麼?」
 「方程式。」
 「什麼方程式呢?」

壞就壞在方程式(houteishiki)和藤井樹(Fujii Itsuki)日文唸起來有一點點點點相似,兩人互相對對方說「方程式」這件事就被門外偷聽的小胖弟三人眾當作笑柄。

「藤~~井~~樹!好親熱!好親熱喔!」

兩人同名同姓被大家取笑已經習以為常,無力反擊的女藤井,只好繼續回答:

「聯立方程式。」

兩人同名同姓這件事,沒錯,正是這兩人、這兩個方程式的聯立解,只是當時他們就這樣錯過了。

這部片一點都不純愛,直可說是電影版的「死與少女」:從女藤井在父喪中從雪坡上溜下的頑皮、見到同學在轉學的男藤井空座位上擺菊花的憤怒,到後來的遺忘、完全無所謂,最後得知男藤井已死的不語,女藤井其實就是一直在轉換自己面對死亡的方式,一直轉換,也代表著她總之就是無法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直到最後她自己也重病死過一次,爺爺媽媽著急地為她在大雪中狂奔求醫,她才首次對死亡有了具體的掌握。

「Small Happiness(小幸福)」,正是最後的場景中,她得知當年那個古怪的小男孩其實愛著她的背景音樂。也是本劇對死亡主題所給出的,既輕鬆又沈重的,最後答案。

後來買了原聲帶才知道,原來男女藤井在圖書室的那一幕,當男藤井擺爛不做事,還一直借一些亂七八糟的冷門書、以借書卡上填了藤井樹三字為樂、玩什麼藤井樹同花順,此時的背景音樂正是原聲帶中的「He Loves You So(他很愛你)」,但劇中人不會知道。

是啊,身在其中,不會知道。

知道什麼?應該就是電影裡沒提到,但小說裡有的:這是不是最好的結局,我們已經不計較了,「有個人思念你,就是幸福」。